省力:采用滴水灌溉对土地的平整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在高低不乎的坡地上进行,既不需要修渠,也无需做堰,实现自动化,所需的劳力很少。
高产:滴灌的特点就是连续地或间断地小定额供水,为作物根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作物“头干足湿”,生长一致,病害很少,在大棚栽培中可增产50%,而且品质很好。在大棚黄瓜滴灌中,产量从对照的(浇灌)983公斤提高到1205.3公斤,增可与肥料、农药及植物
一起使用:特别是化肥的使用,可使化肥用量减少近一半,提高肥效,降低农业成本。
当然滴灌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投资,还应有一定的技术,在我国还存在着管道系统及成套设备的生产质量等问题。但随着“九五”攻关的完成,这些问题将很快得以解决。
滴灌技术的应用,首先是从大棚栽培蔬菜开始的,在黄瓜、蕃茄、茄子、辣椒、南瓜、西瓜生产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应用于果树(如葡萄、草莓等)、花卉等经济作物和部分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的生产栽培中。
滴灌系统通常有下列主要构件;水源、水泵、过滤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肥料混合水箱、加肥料的注射器、管道系统(干管、支管和毛管)和滴头。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的压力水,过滤后经滴灌系统及滴水器均匀而缓慢地滴人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局部灌溉技术。滴灌具有以下特点:
(1)省水:
滴灌是局部灌溉方法,它可根据作物的需要地进行灌溉,用管道输水,非常省水,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0%-50%,有些作物可达80%左右,比喷灌省水10%-20%。
(2)灌均匀:
滴灌可有效控制每个滴头的出水量,灌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3)节能:
滴灌工作压力要比喷灌低得多,节能,灌溉水利用率高,所以减少了抽水量,相应也减少了抽水的能量,这在高扬程灌区效果更明显。
水器堵塞是滴灌等微灌技术的一个死穴。近日,中国水科院水利所出具的测试报告显示,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诸钧自主发明的痕量灌溉技术显示出抗堵能力,痕量灌溉的抗堵性能一次得到权威机构的验证。
从今年4月起,中国水科院水利所就对痕量灌溉产品(痕灌带900)进行测试,在试验用浑水,泥沙颗粒浓度为3‰,远超过国内外的浑水灌溉标准和农业灌溉中杂质浓度的严酷条件下,滴灌带2~6小时内完全堵塞,而痕灌管300小时后流量保持不变。测试报告指出,在未经过滤的泥沙水状态下,痕灌带900表现出其他滴灌带难以实现的良好抗堵塞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