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单线指的是不同材料和尺寸的有色金属单线,可分为圆单线(铜、铝及其合金),扁线(铜、铝及其合金),有金属镀层(锡、银、镍)的单线和双金属线(铝包钢、铜包铝、铜包钢)等。 此类产品大部分作为供给下一道制作电线电缆产品作为材料使用。
裸绞线是本大类产品中的主导产品,由于总是架设在电杆上,习惯上称为架空导线。架空导线本身不分电压等级,即从低压、中压、高压乃至超高压原则上都可以用同一系列的导线。但330——500kv级,对导线外径大小及表面的光洁度有特殊要求,以减少导线表面电晕(即电场使周围局部空气电游离,会增大线路损耗)。
架空导线结构虽然简单,但其作用却极为重要。在电力网络中,其线路长度占了总量的90%以上,特别是110kv——500kv高压输、配电线路中更是占了绝大多数。
标准是产业短板:
标准,既是产品技术的综合表现,也是竞争策略的技术手段。当我们和世界制造强国分庭抗礼的时候,当我们的目光开始投向全球经济的时候,当国内的生产制造能力出现结构性过剩、众多的规模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外经济体制除了有一系列的贸易保护壁垒之外,还往往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来设置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同样让我们付出足够的生产成本和推销成本。算下来,我们赚的还是劳动力的辛苦钱。
进入美国市场要通过UL认证,到欧洲去,要符合欧盟标准;甚至有欧洲某产业标准机构每两年就要修订一次标准,然后推出一个新版本,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你围着他们制订的标准转。这就是他山之石。
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是一个完全的私有制国家、“IEC”标准的前身最初也是诞生在单个企业主地盘的产物。只不过他们较早的具有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战略意识而已。意识的觉醒,是民族差异、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不反对跨国公司来华竞争,但我们同样要学会和他们竞争的技术谋略。如果中国自己国际招标的大项目,也设定符合“GB”的技术条款,今后的市场竞争优势就会明显体现出来。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标准远远跟不上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风电、核电、光电复合、智能电网等一大堆的前沿产品,都没有“GB”标准的前期介入。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犹如水和鱼。虽然我们也黯熟市场换标准的可能,我们也不需要埋怨“GB”是否跟得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为了电线电缆庞大的市场,也为中国线缆经济融入全球市场打好前站,我们需要更多标准竞争意识和民族担当的责任意识。
在中低压电力电缆产品方面,受到市场发展的影响,未来中低压电力电缆产品的需求将逐渐降低,因此,企业应该逐渐减少对中低压电力电缆产品的投资,通过兼并重组,或者联合生产等方式,通过提高中低压沈阳电缆电线产品的生产规模,达到开拓市场的手段,以减少在中低压电力电缆方面的投入。
而未来市场将对高压及超高压电力电缆产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高压及超高压技术的研发,提高电力电缆产品的整体附加值,通过多元化与差异化生产,形成自身的优势,以便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