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饭点就不想吃饭,怎么叫都磨磨蹭蹭。”“孩子不看手机就不吃饭,我说吃完了再看,他就一直哭……”“孩子一边吃,一边玩,半天吃不下一口,最后还得喂。”“我家孩子很挑食,这不吃、那不吃,我真是没辙。”“我闺女很瘦,她吃饭我们很关注,一吃饭全家就轮番在她身边叨叨。”
像许多父母一样,我也曾为孩子吃饭而焦虑头疼,但现在吃饭再也不是我家痛点。细细想来,我家大儿子吃饭问题的解决经历了四个阶段:
你不吃我千方百计要你吃第一阶段曾经,为了让我家大儿子多吃点,吃胖点,我们用尽了各种招数。做饭不重样是基本功,同时还有满屋追着喂,吃一口玩一下玩具车,他吃饭大人在旁边又唱又跳,抓住围堵在角落里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一口饭,点一下打火机!(以上各种招数来源,为了家庭和谐就不多说了,哈哈。)除了Pad手机,我们用尽各种办法,孩子吃饭习惯却越来越差。着急上火的我,在三番五次统一战线,征得老人支持后,将吃饭的战争推入第二阶段。
我要求孩子吃饭归我管,其他人不能插手,打着“自然后果”的旗子,开始坚定有余温柔不足的历程。我坚持“不喂饭,不吃就饿着”,结果连续好几天,这孩子还真不怎么吃,或者只吃菜不吃饭。憋不住的我又开始唠叨,经常也会着急上火,语气不佳。有时气急了,到点把碗直接收走,招来孩子委屈万分大哭一场。大部分时候,我没有收走碗的决心,结果吃完一顿饭快要一小时,饭也凉了,家里人也着急地要集体暴走了,真没辙!
这个阶段,和第一阶段有过多次交叠,有时候老人看不下去对我们施压,或者看他几天不怎么吃饭,我就妥协,回到第一阶段;时间久了,看不下去“热闹”场面,又回到第二阶段。可是无论第一或者第二阶段,孩子大人想起吃饭都是满满的头疼。
表面平和内心奔腾的“伴饭”阶段第三阶段经过认真反思,同时我也观察到无论我们怎样,这孩子还是长不胖,总的来说也并不常生病。因此,关于吃饭的斗争,开始缓和下来。我们约定:我争取做到不唠叨他,他也争取不走神,半小时吃完。当我吃完坐在旁边看他磨蹭的时候,我努力抑制着内心的万马奔腾,维持着表面的安静平和。后来,我干脆先到一旁看书休息。这么做,大大缓解了我内心的焦虑,离开现场可以让情绪很快冷却。而孩子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吃饭的节奏,虽然还是会玩一会儿,但基本能在半点前把饭吃光。
实现顿悟,归于平和第四阶段一段时间后,吃饭的氛围好了不少,可是要我做到心平气和还是很难。比如,当我看到他光吃饭不吃菜时(据他说为了不耽误时间),或者光吃菜不吃饭时(据他说因为菜好吃啊), 亦或放眼一桌子菜,只吃其中一两样时(对,人家也说了:“妈妈,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喜欢的菜,我不一定喜欢啊。”),我就忍不住唠叨他。有时候忍住了,我又憋出内伤。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直到某天和一位朋友的对话触动了我。当我对这位朋友讲到,我小时候从不挑食时,突然想起我妈曾经用来“治疗”我挑食的一句经典话语:“你先把它吃下去,要是吃完了会吐出来,那我给吃了!” 当“特效秘方”说出来的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了这句话里,隐藏着多少威胁与控制!
当年被控制而产生的无意识的情绪,而今化身为我对儿子的控制,在我的潜意识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执念:“儿子,你为什么不能像当年的我那样听妈妈的话?” 在我心里,除了关心他的身体,更有深藏于心对他想要控制的欲望,以及觉得如果他不够胖,就是做妈妈的失职这样的内心指责。因而,我对儿子吃饭的问题始终不能平和对待,所有那些关于接纳和尊重的理念,在吃饭这个“按钮”启动时,就丢到了九霄云外。
这次顿悟,让我对于孩子吃饭而产生的焦虑开始消失。现在吃饭时,我仍会鼓励他多吃一些品种,同时也会补充说:“当然,你知道什么食物最适合你。” 这么说的时候,内心生出的是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在孩子说自己饱了,不想再吃时,我也会愉快地接受这个事实,和他探讨过什么叫做吃饱了之后,我会告诉他:“由你来决定,如果饱了,你就下来。”
饭点儿从此成了很愉快的全家时光,大家专注在自己进餐的过程。有时候,儿子比我吃得还快,对着饭菜还会自言自语:“今天只有一个菜我不想吃,其他这几种我都吃,只是,这个菜我能吃少一点吗?”
这就是我家关于孩子吃饭问题发生的转变,总结起来就是:相信孩子,放下控制,梳理和探索自己的情绪,化解焦虑。当你变得更好时,困扰孩子与你的吃饭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其实,除了吃饭,所有的育儿问题,都能依此类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