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达尔润滑油发展历程
1920年,成立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2月25日,安得卫普一些投资者成立了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最初的业务是通过Concordia公司参与在罗马尼亚的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制。Petrofina公司与Pure Oil of Delaware公司联合组建了Purfina公司。
1923年,法国总统Raymond Poincaré于1923年9月23日致信Ernest Mercier ,委托他建立一个“在法国控制下从事石油生产”的公司。
1924年,成立法国石油公司(CFP),法国石油公司于1924年3月28日正式成立。
1929年,成立法国炼油公司(CFR),法国石油公司组建了由国家出资,部分法国独立销售商参股的法国炼油公司.
1939年,成立石油独立公司(RAP),“法国本土勘探,开发,和运输液态和气态碳氢化合物”。
1941年,成立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SNPA),国家是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大股东,另有一些私人股份。
1945年,成立石油研究局(BRP),该局后来成为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大股东。
1947年,成立集团的家销售分公司: 法国非洲石油销售公司。 1991年更名为道达尔海外公司。
1954年7月14日推出道达尔品牌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开始涉足石油化工。
1966年,根据1965年12月17日颁布,1966年1月1日执行的一项法令,成立了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 ERAP)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 ERAP)由石油独立公司和石油研究局合并而成。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是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的分公司。
1967年4月27日,晚间至28日发起“红色圆圈” 运动并推出 Elf(埃尔夫)品牌“Elf” 很快出现在集团下属公司的名称中。
1968年,成立道达尔化学公司(Total Chimie)。
1970年安达(Antar)公司 加入埃尔夫集团。
1971年,成立阿托 - 化学公司(Ato Chimie)。该公司是道达尔化学公司与埃尔夫阿奎坦化学联盟(UCEA)的合资公司,双方股份均等。
1973年,成立阿奎坦卫生健康财务公司,其赛诺菲(Sanofi)的名称更为人们所熟悉。
1974年,法国炼油公司收购哈金森-马帕公司(Hutchinson-Mapa)大部分权益。
1976年,成立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SNEA)由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和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班底及资产合并而成。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成为埃尔夫集团(后更名为埃尔夫阿奎坦集团)的主力。石油研究与经营企业控制了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约三分之二的股份,其余股份由约 150,000 私人股东拥有。
1983年,成立阿托化学公司(Atochem),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985年6月21日,法国石油公司更名为道达尔-法国石油公司(Total CFP)。
1986年,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阶段开始。私有股份比例从33% 提高到44%。
1991年6月17日,道达尔-法国石油公司更名为道达尔。
1992年,国家再次出售其持有的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股份,大股比例下降至50.8%。国家减持在道达尔的权益,从31.7%减至5.4%。(此后不断减持,直至1998年5月,国家在道达尔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1994年,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1996年出售国家在埃尔夫阿奎坦国家石油公司的剩余股份。)
1999年,与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合并,6月14日,道达尔成为道达尔菲纳(Totalfina)。9月13日,建议道达尔菲纳与埃尔夫阿奎坦友好合并。
2000年2月9日,欧洲联盟批准道达尔菲纳与埃尔夫阿奎坦合并。3月 22日,道达尔菲纳更名为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
2003年5月6日,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更名为道达尔(Total),展示集团全新形象。
2004年10月1日,阿科玛(Arkema)诞生。
2006年5月18日,阿科玛(Arkema)独立。
道达尔润滑油中国市场
作为最早(1979年)进入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外国公司之一,道达尔在中国的海上、陆上盆地(北部湾、渤海湾、南黄海、塔里木盆地等)开展油气勘探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
道达尔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7余年,早在1979年已参与中国海上勘探项目(渤海湾)。道达尔在华累积投资超过10亿美元,拥有30多家合资或全资公司,员工超过3,500人。道达尔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对本地的环境及社经发展亦肩负一定的责任。集团加强落实健康安全环境与质量的监察系统,以促进环保,减少集团的运营对本地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主动与本地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组织不同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确保道达尔的运营能融入本地社会,集团一直监测这些运营对当地生活习惯的影响,并参与当地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国,道达尔集团积极为不同层面的社区活动作出贡献:包括在北京举办的急救医疗的赞助项目、非典期间捐助价值100万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向佛山市的一所学校捐赠价值200万人民币的教育设施、工业危机管理硕士课程赞助项目(通过上海同济大学和ParisTech共同设立的IFCIM进行)、赞助中国大学研究生赴法留学(n+i项目)、道达尔教授协会活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赠江苏徐州彭城智障学校、以奖学金形式赞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天津大学等。
道达尔是最早参与中国海上勘探项目的国际公司,先后参加过渤海湾、北部湾、南黄海、珠江口盆地的勘探,1994年还与意大利阿吉普公司联合参与了塔里木盆地的两个勘探工作,但均未有建树。2002年7月道达尔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油田的联合研究协议。
道达尔公司参与了中国家石油炼制中外合资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建设,占22.407%的股份。该项目1996年9月投入运行,年加工能力达750万吨。2002年,道达尔公司与中国招商局集团在中国共同投资了位于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山东的11家压力液化气库和液化空混厂。
道达尔公司试图进入中国加油站零售网络,已通过其标准动力(武汉)有限公司推动加油站网络,但进展并不顺利。
道达尔公司还在中国的石油下游产品领域大力开拓市场,每年在中国销售大量的润滑油、聚合物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及树脂等产品,建立了埃尔夫润滑油(广州)有限公司、青岛广源发沥青有限公司、常熟氟化工产品厂、上海双氧水厂、广州聚脂催化剂厂、昆明农用化工厂、式玛涂料(昆山)有限公司、哈金森(武汉)汽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合资、合作企业。
3000万欧元建天津调配厂
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润滑油调配厂项目在天津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欧元(约合2.8亿人民币),投产后将生产全系列的润滑油。工厂年产量预计将达20万吨,计划于2013年首季正式投产。董事长戴杰表示:“中国是道达尔全球的润滑油市场之一。此次在天津的投资旨在进一步完善道达尔在中国的润滑油战略布局,现有广州和镇江的业务覆盖华南地区,天津新厂将覆盖华北和西部市场。该项目也再次表明道达尔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和信心,为市场提供高品质、拥有竞争力价格的产品和服务。”
道达尔公司通过90年代末期的合并和重组极大地改变了公司的规模和竞争范畴,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资本与经营效率得到提升,成本结构得到改善,业务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
侧重上游勘探开发
从投资上道达尔公司就向上游部门倾斜,2002年在保持97 亿欧元高投资水平的现时,将上游的投资比例增加到73%,使2002年上游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达到93亿欧元。道达尔公司的生产能力极大地得益于其地理平衡,其3个主要生产地区是欧洲、非洲和中东,其次主要的生产地区是东南亚(主要是天然气)和南美(主要是石油);再次是北美地区。道达尔公司善于识别和抓住所有有发展前景的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加大投资开发力度。
注重天然气业务
将天然气销售与电力生产紧密结合。道达尔公司认为天然气业务是适应世界能源消费趋势,提高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和推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公司在拥有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地位的同时,通过收购和加强在电力和天然气管网方面的实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并使其向电力业务延伸,实现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开发炼油和石化装置协同作用的战略
道达尔公司认识到石化产品对石油链的增值有重要作用。该公司将这一战略看作是更大规模地进入世界聚丙烯、特别是聚烯烃市场的重要平台。公司打算在聚乙烯方面成为全球更强大的经营者,其化工部阿托菲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