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的特点和波长
其主要特点是尺寸可做得相当大。薄膜滤光片,一般透过的波长较长﹐多用做红外滤光片。后者是在一定片基,用真空镀膜法交替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折射率或低折射率的金属-介质-金属膜,或全介质膜,构成一种低级次的﹑多级串联实心法布里-珀罗干涉仪。膜层的材料﹑厚度和串联方式的选择,由所需要的中心波长和透射带宽λ确定。
波长:能从紫外到红外任意波长﹑λ为 1~500埃的各种干涉滤光片。金属-介质膜滤光片的峰值透射率不如全介质膜高,但后者的次峰和旁带问题较严重。薄膜干涉滤光片中还有一种圆形或长条形可变干涉滤光片,适宜于空间天文测量。此外,还有一种双色滤光片,它与入射光束成45°角放置,能以高而均匀的反射和透射率将光束分解为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光,适合于多通道多色测光。干涉滤光片一般要求垂直入射,当入射角增大时,向短波方向移动。
这个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可用来调准中心波长。由于、λ和峰值透过率均随温度和时间而显著变化﹐使用窄带滤光片时必须十分小心。由于大尺寸的均匀膜层难于获得﹐干涉滤光片的直径一般都小于50毫米。有人曾用拼合方法获得大到38厘米见方的干涉滤光片﹐装在英国口径 1.2米施密特望远镜上﹐用于拍摄大面积星云的单色像。
镜头滤光片的作用
摄像头镜头组件由一个很重要的构件,就是滤波片;IR cut filter,即红外截止滤光片,它放在于LENS与Sensor之间。因人眼与CMOS Sensor对各波长的响应不同,人眼看不到红外光但sensor会感应,因此需要IR cut filter阻绝红外光。
IR cut filter分为反射式(普通IR)及吸收式(蓝玻璃)两种。
下面来说明普通IR 及蓝玻璃 的特性对比,蓝玻璃比普通IR 约贵10倍自有它的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一:普通IR会形成较严重的光晕现象:普通IR采用反射式,在可见光区域有较高透过率的同时,存在较低的反射率,而在红外区域正好相反,反射较高。所以,当相机在成角度拍摄照片时红外光在IR膜上会有较大反射,经过光线多次反射后,会在照片上形成光晕现象.蓝玻璃本身是一种吸收玻璃,对红外光有吸收作用,不存在很大反射。玻璃中的铜离子具有吸收红外线功能,当相机在成角度拍摄照片时,光线通过蓝玻璃的主要吸收,不会在照片上形成光晕现象。
二:普通IR随角度变化导致光谱偏移,会导致shading 的问题:普通IR中心波长偏移量在入射角0°~30°,偏移30nm左右,会形成色彩不均匀现象;蓝玻璃IR中心波长偏移量在入射角0°~30°,偏移2nm左右,不会出现黑角及红斑现象。
手机摄像头越来越薄,镜头的光学设计和sensor的CRA进一步增大,导致反射式IR的上述不良现象更加凸显。蓝玻璃对色偏以及杂光、鬼影问题改善明显,拍摄的照片色彩更加柔和、自然。因此,追求极.致效果的摄像头必选蓝玻璃。
什么是反射型中性滤光片?
可定制反射镜膜所谓的反射型中性滤光片是指,是在BK7或许人工熔融石英玻璃基板表面上镀上一层铬膜而成的一种光衰减效果,用油铬膜的厚度控制光量。
该滤光片的首要特点是它让部分光透过,由膜层把别的的光反射或吸收掉。 和吸收型中性滤光片对比,其特性和波长更没联络,更具光学中性。它不影响光的色彩。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一起运用多块反射型中性滤光片时,在各镜面之间会发作多重反射。首要应用在工业激光加工及别的仪器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