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系统造价较高。由于杂质、矿物质的沉淀的影响会使毛管滴头堵塞;滴灌的均匀度也不易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面积推广滴灌技术的障碍。目前一般用于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
虽然滴灌有上述许多优点,但是,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且滴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但因其价格较高,一度被称作“昂贵技术”,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近年来,随着滴灌带的广泛应用,“昂贵技术”不再昂贵,完全可以在普通大田作物上应用。现对大棚滴灌、果树滴灌和棉花滴灌如何布置与施工的技术作一简要介绍,其他宽行作物可参照实施。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 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水方法。滴灌与其他水技术相比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系统组成和其他水方法也不同。
灌溉操作:灌溉时应关闭施肥罐(器)上的阀门,把滴灌系统支管的控制阀完全打开,按照滴灌方案灌溉。灌溉结束时先切断动力,然后立即关闭控制阀。滴灌湿润深度一般为30厘米。滴灌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不要以延长滴灌的时间达到多的目的。
肥料准备
按照加肥方案要求,先将肥料溶解于水,将肥液倒入压差式施肥罐,或倒入敞开的容器中用文丘里施肥器吸入。
施肥操作
压差式施肥法:施肥罐与主管上的调压阀并联,施肥罐的进水管要达罐底。施肥前先灌20—30分钟,施肥时,拧紧罐盖,打开罐的进水阀,罐注满水后再打开罐的出水阀,调节压差以保持施肥速度正常。加肥时间一般控制在40—60分钟,防止施肥不均或不足。
大力推广以滴灌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2016年农业部制定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8000万亩,2020年达到1.5亿亩,其所发展面积大部分是以微灌技术为载体,形成微灌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同发展态势,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及精准施肥、增产增收作用。
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
工作压力在4m-8m水头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具有工作压力小、运行能耗低、工程投资少、灌溉均匀度好的特点。研究表明,采用小流量滴灌,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通透性好,更利于作物生长;特别是采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微灌系统,低压小流量技术会大大降低投资及管理成本;同时,低压小流量滴灌优化、创新滴灌系统田间布置,出地桩少对耕作影响小,更适合大型机械的耕作和收获。因此,“十三五“期间,低压小流量技术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得到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