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
(1)精基面先行原则。零件加工必须选合适的表面作为在机床或夹具上的定位基面。作为头一道工艺定位基面的毛坯面,称为粗基面;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面的,称为精基面。主要的精基面应先行加工。
(2)粗精分开原则。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一般应在工件全部粗加工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消除工件在粗加工时因夹紧力、切削热和内应力引起的变形,也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在大批量生产时,粗、精加工常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这也有利于高精度机床的合理使用。
(3)“一次装夹”原则。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有位置精度要求的有关表面应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进行精加工。
金属零件的主要的加工方法有:机械加工,冲压,精密铸造,粉末冶金,金属注射成型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还有特种加工,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电解加工,粒子束加工以及超高速加工等。车、铣、锻、铸、磨 ,数控加工、CNC数控中心都属于机加工。
零件加工辅助基准的应用:
工件定位时,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大多优先选择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主要定位基准,这些基准一般为零件上的主要表面。但有些零件在加工中,为 装夹方便或易于实现基准统一,人为地制造一种定位基准。如毛坯上的工艺凸台和轴类零件加工时的中心孔。这些表面不是零件上的工作表面,只是为满足工艺需要 而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称为辅助基准。此外某些零件上的次要表面(非配合表面),因工艺上宜作定位基准而提高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以便定位时使用。这种表面也称为辅助基准。例如,丝杠的外 圆表面,从螺纹副的传动来看,它是非配合的次要表面,但在丝杠螺纹的加工中,外圆表面往往作为定位基准,它的圆度和圆柱度直接影响到螺纹的加工精度,所以 要提高外圆的加工精度,并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