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以滴灌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2016年农业部制定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8000万亩,2020年达到1.5亿亩,其所发展面积大部分是以微灌技术为载体,形成微灌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同发展态势,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及精准施肥、增产增收作用。
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
工作压力在4m-8m水头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具有工作压力小、运行能耗低、工程投资少、灌溉均匀度好的特点。研究表明,采用小流量滴灌,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通透性好,更利于作物生长;特别是采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微灌系统,低压小流量技术会大大降低投资及管理成本;同时,低压小流量滴灌优化、创新滴灌系统田间布置,出地桩少对耕作影响小,更适合大型机械的耕作和收获。因此,“十三五“期间,低压小流量技术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得到大力推广。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的压力水,过滤后经滴灌系统及滴水器均匀而缓慢地滴人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局部灌溉技术。滴灌具有以下特点:
(1)省水:
滴灌是局部灌溉方法,它可根据作物的需要地进行灌溉,用管道输水,非常省水,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0%-50%,有些作物可达80%左右,比喷灌省水10%-20%。
(2)灌均匀:
滴灌可有效控制每个滴头的出水量,灌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3)节能:
滴灌工作压力要比喷灌低得多,节能,灌溉水利用率高,所以减少了抽水量,相应也减少了抽水的能量,这在高扬程灌区效果更明显。
滴头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保证以恒定的流量滴水(0.9~9.1升/小时)。主要形式有通过式和端头式两种,共同特点是让水流通过很长很细的管道来消耗其能量,这样尽管作用在滴头上的压力较大(0.35~2.1
2公斤/厘米),但其流出量却很少。滴头一般布于作物根系附近的地面上,一般用硬塑料做成,每株植物周围设1至几个滴头。
毛管一般用掺有煤灰的低密度聚乙烯制成,可防止管内长水草,管径10~20毫米。干管、支管则用30~50毫米的硬聚氯乙烯管。果树每亩要用100米塑料管,宽行作物每亩要用200~700米塑料管(行距为0.3~0.9米时)。
过滤器就是每平方厘米上有30个以上孔眼的网,一般要求能排除0.4毫米及以上的杂质颗粒。
肥料混合箱容积一般为50~100升。
喷灌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35~2.1公斤/厘米。如果没有天然的水源(如水库),就要用离心泵加压。
设置滴灌系统要备有灌区的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土壤土质资料、水质及气象资料、水面蒸发资料、水的含沙量及植物种类,以便选择滴头和考虑滴头被堵的可能性及防止措施。
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和气象、土壤情况而定。若按每日滴灌,可使土壤经常保持持水量,这样管子可细一些,比较经济。用水量与作物需水量和蒸发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