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的发展历史
编辑从发现钛元素到制得纯品,历时一百多年。而钛真正得到利用,认识其本来的真面目,则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首先发现的钛矿石是一种黑色沙子叫做钛铁砂,是由格雷戈尔(Reverend William Gregor)在康沃尔于1791年发现的。他分析了它并推断其是由铁和一种未知金属的氧化物组成,并报告给了康沃尔的皇家地质学会。在1795年,德国柏林的科学家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研究了一种来自匈牙利的叫做Sch?rl的红色矿石。这是金红石(TiO2)的一种形式,而且意识到这是一种未知元素的氧化物,将此元素命名为titanium(钛)。当他被告知格雷格尔的发现时,他研究了钛铁砂并确认了它也包含钛。直到1910年,工作于美国通用电气的亨特(M. A. Hunter)才制造出了纯净的钛金属,由加热和钠金属实现。
新“钛”度 新未来
9月2日,“第二十五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中国宝鸡2016钛与生活·钛谷论坛项目推介会”在陕西宝鸡举行,展会得到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21个省市33个团体的大力支持。这次展会展出的钛制品很接地气,许多展品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钛合金骨架的旋翼机,小到苹果手机用的钛螺钉、厨房锅具、体育用品、户外用品、钛工艺品等,展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熠熠生辉。由此让笔者联想到目前国内钛工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钛工业迅猛发展,钛这个被称之为稀有金属的小金属,在商机无限的今天,已变身为大产业。在这次展会上共有多达470余家涉钛企业向观众和业界展示了近2000余件产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钛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钛”势、新方向和新未来。
1980年前后,中国海绵钛产量达到2800吨,然而由于当时大多数人对钛金属认识不足,钛材的高价格也限制了钛的应用,钛加工材的产量仅200吨左右,中国钛工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由当时副总理方毅同志倡导,袁宝华同志支持,于1982年7月成立了跨部委的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专门协调钛工业的发展事宜,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销两旺、钛工业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钛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期:即20世纪50年代的开创期,60-70年代的建设期和80-90年代的初步发展期。在新世纪,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钛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期。
钛耐腐蚀,所以在化学工业上常常要用到它。过去,化学反应器中装热的部件都用不锈钢。不锈钢也怕那强烈的腐蚀剂——,每隔半年,这种部件就要统统换掉。用钛来制造这些部件,虽然成本比不锈钢部件贵一些,但是它可以连续不断地使用五年,计算起来反而合算得多。
在电化学中,钛是单向阀型金属,电位很负,通常无法用钛作为阳极进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