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表现,无时无刻不表达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征。凝聚着无数创造者的非凡智慧和寄托着人们深刻的梦想。
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徽派建筑越来越彰显出典型、独特的价值意义:
1.资源价值——徽派建筑独特的特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历史要素;是人类历史核心载体;更是优秀传统的形象标志;是与世界文化对话的窗口和舞台!
2.文化价值——是徽州文化赖以表达、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是培育文化自尊、自强、自立的摇篮;是建立和谐社会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精神家园。
3.生态价值——其与自然相生相安,和谐统一的直觉意识品质,亦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失去的优秀品质。至此,徽派建筑这一典型生态文化价值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力所在。
4.特色价值——城市特色取决于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徽派建筑独特结构和特征表达出了形象驱动和内在需求。对地域风貌而言有强烈的差异性、排它性其视觉吸引力对城市形象塑造主题诉求和城市精神的形成是有决定性显性意义。
5.产业价值——因其徽派建筑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特色性,充分表达人的自然空间属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需求,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统名片;一种现代人类深刻失落的而今又努力追寻的历史记忆和梦中乡愁。正因如此,这种形态已转化成一种产业文化资本,体现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对自然、对传统、对文化的理性回归上。所以,徽派建筑极具转化及活化成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这些产业包括:乡村旅游、休闲养生、体验传统、追根寻祖、修学观光、文物博览等等,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具有极高的传播意义。
徽州因于万山丛中,境内山多地少,地狭人稠,俗称“八山半水半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从西晋“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到“靖康之难”,大量中原世族南迁至徽州,受北方中原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居住方式等要素的影响,本土山越文化与之相碰撞、相渗融、相叠加,融合出现有明显北方四合院与干栏式建筑相交合特点的居住建筑空间形态。传统民居建筑单元一般分三开间,一个以上三合院相套而成。结构采用抬梁与穿斗式相结合,建筑方式先框架木结构后围护墙体,俗称“墙倒屋不倒”。
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古徽州几千年文明史。是古徽州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空文化状态下造就出来的物质实体,它表现出三大性征:实用性——功能适用要素;环境性——自然生态要素;象征性——精神文化要素。并形成特有的徽派建筑哲学理念: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人与自然最本质、最直接的联系空间。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