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作为一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从2004年起,连续十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1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均提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方面的内容。
201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在重点灌区开展规模化节水灌溉行动,在南疆、甘肃河西、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这些地区均以发展微灌为重点,为微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9月23日,在第十次全国微灌大会上,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吴玉芹处长对“十三五”微灌重点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滴水器水由毛管流进滴水器,滴水器将灌溉水流在一定的工作压力注入土壤。它是滴灌系统的核心。水通过滴水器,以一个恒定的低流量滴出或渗出后,在土壤中以非饱和流的形式在滴头下向四周扩散。目前,滴灌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滴水器主要有滴头和滴灌带两大类。
化肥及农药注入装置和容器包括压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注入器、隔膜式或活塞式注入泵,化肥或农药溶液储存罐等。它必须安装于过滤器前面,以防末溶解的化肥颗粒堵塞滴水器。化肥的注入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小水泵将肥液压入干管;另一种是利用于管上的流量调节阀所造成的压差,使肥液注入干管;第三种是射流注入。
控制、量测设备包括水表和压力表,各种手动、机械操作或电动操作的闸阀,如水力自动控制阀、流量调节器等。
安全保护设备如减压阀、进排气阀、逆止阀、泄排水阀等。 内镶管柱式滴灌带。
滴灌是指以小水滴或是细小水流缓慢地施于植物根层的方法,是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技术。目前,世界上滴灌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是以色列、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我国从70年代开始,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进行滴水灌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作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节水工程,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带领下,在我国的华北地区、上海、浙江、大连、广州等地进行推广试验,从滴灌的技术到机械设备都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滴灌技术将成为我国先进的供水技术,大大缓解农业生产中的供需水矛盾。 滴灌供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省水:滴灌可以防止水分向深层土壤渗漏,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因此不仅比畦面灌溉省水,而且与喷灌相比较,也能节省一半水量,还能防止土壤盐分积集和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通气,能较好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在水源缺乏的干旱地区推广更具有其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