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为应对生存压力而发明了农业。黍和粟的祖先因其的抗逆性以及短生育期的特性,成为中华民族栽培作物,种植粟、黍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端。以五谷(稷、麦、稻、黍、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及其方式,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指出,从种质资源角度讲,中国起源的作物像谷子、稻、大豆基本上都带有“皮”(颖壳),而国外起源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多没有“皮”。带有“皮”的作物耐贮存,因此可以应对灾荒,这可能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国外许多早期文明如玛雅文明等则由于灾荒、饥荒而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谷文化是民族生命的延续,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一个强大的遗传学基础。
三类人不宜吃粗粮
痛风
痛风患者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粗粮食品,因为其中含有的草酸会引起病症发作。尤其是豆类食物,即便少量食用也会导致尿酸增高,引起痛风甚至引起并发症。
贫血、少钙的人
粗粮谷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
患有贫血的人,尤其是女性,一定要适量食用杂粮,以免贫血问题加重无法好转。但是红肉中的铁元素,不受植酸影响,所以建议吃粗粮搭配肉类。
抵抗力低下的人
杂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对人体有益,但是摄入超过50g便会让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的吸收下降,从而对心脏、血液等造成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
黑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磷、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它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有利于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并可促进产妇、病后体虚者的康复,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食品。
谷万里指出,黑米具有滋阴、强身、健脾开胃、补肝明目、养精固涩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强身的滋补佳品。经常食用黑米,对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幼儿有较好的滋补作用。由于黑米不易煮烂,应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较弱的幼儿和老弱病人不宜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