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教授简要回顾了西京医院对流水线系统四次建设的时间、考虑的要点以及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四次建设与改造,实验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尽管如此,郝教授仍认为,仅仅依靠流水线是难以帮助实验室持续发展的,而流程优化是帮助实现自动化发挥效益的良好手段。流程管理的作用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郝教授血常规流程改造为例,讲述了流程评估的内容及目的,从标本流转和复检情况,分析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哪些仪器影响了TAT的时间环节和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报告的时间及工作效率。在谈到自动化流水线真正的效益时,郝教授指出,典型的样品管理流程,很多步骤都是手工操作,有些会有污染的机会,还有些会出现样品差错,而上自动化流水线后,在封闭的标本处理系统有助于减少了生物源危险,减少差错率。对于分类或常规错误、分注错误和标记错误,自动化流水线可减少80%以上的错误;而生物安全相关事故更是减少了99.3%的错误。从西京医院的统计数据来看,上自动化流水线不仅减少了差错率,减少了生物危害,更是提高了效率,在样本增多的情况下,报告发送时间提前了1.5小时,人工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装自动化流水线后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配套工作是否到位,耗材成本增加,设备维修成本增加,设备故障率增加等现实仍然是需要考虑和注意的。
三、不合格样本分选问题
为保证检测质量,自动化系统应对溶血、脂血样本有自动识别功能,不同厂家通过化学测试和物理方法进行不合格标本识别,化学方法需要购买相关试剂,这样对标本溶血、脂血程度的判定才更为精准,但它存在检测成本和时间增加的问题。物理方法可对标本性状进行初步判断,罗氏公司前处理系统通过数码照相系统判别异常标本,对可疑标本给予警告,
物理方法检测相对简单且无成本增加。如不采用化学方法检测,异常标本识别就处于无序状态,只有在对结果影响较大时才能发现。
四、信息化建设问题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临床实验室运作的重要部分。最初建立用来收集、记录、显示、组织和存档实验室结果,通常关注在产生适当实验室财务管理信息上。尽管通用的信息技术以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在前进,但是实验室LIS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自动化流水线配备的中间体软件作为实验室LIS的有效补充,使得实验室结果的形式不只局限于数字结果,也可能是文本、图片、或者其他的图像。中间体软件不仅关注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检测效率,同时它对样本检测结果的质量。作为能够更好的提升检测效率与保证质量的工具,能实现样本总览、样本追踪、样本存档与查找、质控、自动审核、统计等多种功能。
流水线设备的各种配件维修及保养方法:
1、机头电机的维修及保养方法:切不可将电机进水,也不能在电机上加柴油及液体有机化合物,因为这样肯能导致电机的绝缘损坏而出现故障。调速头的保养方法同电机。其余查考电工手册的电机保养及维护。
2、链条的维修及保养方法:链条在长期的运转后可能导致原来的润滑油发热挥发,而导致链条在运行过程中不平衡,噪声增大,爬行等。此时可打开机尾的封板,向链条加上黄油或浓一点的润滑油等。
3、流水线设备机头减速箱的维修及保养方法:一次使用在三个月左右将减速箱里的机油放净,用柴油或汽油将减速箱里面清洗一下,放净后将新的润滑油加至观察窗的中间即刻。(每一个月要注意润滑是否太少)。以后每年将润滑油换一遍就可以了。润滑油太多可能引发减速箱发热,电机负荷过大导致电机保护开关跳开。润滑油太少可能引发减速箱发热,噪声增大及减速箱绞死而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