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的发展历史
编辑从发现钛元素到制得纯品,历时一百多年。而钛真正得到利用,认识其本来的真面目,则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首先发现的钛矿石是一种黑色沙子叫做钛铁砂,是由格雷戈尔(Reverend William Gregor)在康沃尔于1791年发现的。他分析了它并推断其是由铁和一种未知金属的氧化物组成,并报告给了康沃尔的皇家地质学会。在1795年,德国柏林的科学家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研究了一种来自匈牙利的叫做Sch?rl的红色矿石。这是金红石(TiO2)的一种形式,而且意识到这是一种未知元素的氧化物,将此元素命名为titanium(钛)。当他被告知格雷格尔的发现时,他研究了钛铁砂并确认了它也包含钛。直到1910年,工作于美国通用电气的亨特(M. A. Hunter)才制造出了纯净的钛金属,由加热和钠金属实现。
新“钛”势。宝钛集团一直在默默坚守,并致力于钛及钛合金加工材的研发和制造,为同行所称道。2016年上半年,各大社会新闻媒体都相继报道了宝钛集团的新动向;先是北京平谷石林峡景观钛合金结构件项目,后是国家“十二五”成就展展出的4500米深潜器球壳。宝钛集团的新产品和新动向,被国内各大媒体高度关注,代表着钛行业发展有了新的热点,有了新的温度,标志着国内钛行业发展出现了新“钛”势。宝钛集团通过开拓市场,创新产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持沿科技创新的道路走下去,做行业的引领者。
发展历程
钛元素发现于1789年,1908年挪威和美国开始用硫酸法生产钛白,1910年在试验室中首先用钠法制得海绵钛,1948年美国杜邦公司才用镁法成吨生产海绵钛---这标志着海绵钛即钛工业化生产的开始。
中国钛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始进行海绵钛制备工艺研究,1956年国家把钛当作战略金属列入了12年发展规划,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工业试验,成立了中国最早海绵钛生产车间,同时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成立了中国个钛板带加工材生产试验车间。
20世纪60-70年代,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先后建设了以遵义钛厂为代表的10余家海绵钛生产单位;在1967年在洛阳铜加工厂成立了中国首先个钛管棒加工材生产试验车间和第二条钛板带材生产试验车间,直到1972年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投产后,洛阳铜加工将工艺资料移交北京有色研究总院,按照冶金部的专业划分,不再承担钛材料的开发试制工作;以北京有色研究总院、沈阳铝镁院、抚顺铝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洛阳铜加工厂等单位为主,援建了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和宝鸡贵金属所,从此按照行业划分,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和宝鸡贵金属所为主,承担了国内大部分钛加工材料的生产开发试制工作。同时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