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因此难以消灭。
这些吃出来的癌:
胰腺癌 “三高”食物要少吃
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这“三高”食物“吃”得过多密切相关。
预防胰腺癌主要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在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要杜绝暴饮暴食,减少胰腺的负担。暴饮暴食将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增加,而急性胰腺炎治疗不佳、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胰腺炎,后者被认为与胰腺癌相关。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提防胰腺癌的危险。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两倍。
胃癌 别老吃剩菜腌菜
天天吃剩菜,是不少胃癌患者最为后悔的生活习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剩菜问题,把剩菜放入冰箱下顿继续吃。在这个过程中,剩菜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虽然其含量不高,但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爱吃腌制品也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因为腌制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
乳腺癌 爱吃肉和富含雌激素食物的要当心
乳腺癌和“吃”有关系。高脂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胆固醇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长期大量摄取动物脂肪,会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而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预防乳腺癌,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最好以素为主。多吃蔬果及粗纤维食物。
口腔癌 患者多半爱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
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爱饮酒。口腔癌患者有六成人具有以上特点。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了“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在湖南、海南、台湾等槟榔产区,当地口腔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此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导致口腔癌的原因。香烟中含有69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其中危害最大的尼古丁会直接刺激口腔黏膜,诱发癌变。而有些人喜欢饮烈酒,喜欢那种烈酒入口的“烧灼感”,其实这是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损伤,最终可能会引发口腔癌。在广东等非槟榔地区,导致口腔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更主要的是不良义齿的反复刺激以及糟糕的口腔卫生状况。
食管癌 少吃“辣烫糙”、进食慢点
人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黏膜增生、变异,引发癌变。预防食管癌,一方面要少吃“辣烫糙”食物,少喝过烫的热水,另一方面,进餐时要控制速度,提倡细嚼慢咽。这是因为狼吞虎咽地进食,不利于充分咀嚼食物,而食物粗糙容易造成食管黏膜受到机械磨损。
结直肠癌 太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
俗称大肠癌的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过多地吃这些食物,无形中会增加肠胃负担,降低肠胃的蠕动速度,食物分解慢,滞留肠道时间长,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毒素在体内积累,给大肠癌发生埋下伏笔。
预防大肠癌,多吃果蔬,并保持每天一次排便。
肝癌 发霉食物落肚,当心肝癌“上身”
全球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除肝炎导致肝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在常见食物中,黄豆、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沾染黄曲霉素而发霉后,致癌风险更高。除了食物,用发霉的豆子、花生制作的食用油,也有致癌风险。
此外,长期酗酒与肝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酗酒可引发慢性肝细胞损伤,尤其是肝炎患者,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风险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