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临,温度开始急转而下,农民已经开始为温室大棚准备拔园工作,蔬菜大棚拔园的好处是能够使下一茬作物生长的更加健康,蔬菜大棚里面的拔园工作完成后,其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土壤准备开始消毒,这段时间一般会持续一至两个月,用科学的方法评估温室大棚的实际状况,合理完成土壤消毒。
因为在作物种植过程中,特别是重茬种植,土壤状况不断恶化,所以温室土壤消毒是格外必要的措施。温室大棚中土壤潜伏的三大隐患:其一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盐渍,从而导致农作物根系发育不好,影响产量。其二有毒物质随着时间会持续积累,影响严重。还有土壤中的病原菌也会疯狂生长,直接导致农作物烂根,严重的甚至绝收。
大棚蔬菜怎样浇水
一、合理浇水
合理浇水是保证温室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蔬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
二、浇水量要有侧重
在低温下,温室大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后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大棚各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区别。大棚南部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大些;大棚东西两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亦短,浇水量应适当少些。
三、因时看天活浇水
冬季棚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前为好,此时间段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
根据天气状况,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由阴转晴时,水量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相应由长变短。
80年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的蔬菜生产主要以大白菜、萝卜、大葱这些产量较高,管理较粗放的品种为主,以计划调拨的方式供应城市居民,黄瓜、西红柿、菜花等技术含量略高的品种面积较小,而且产地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周边。农村群众吃菜依靠生产队的菜园子解决,定期不定期的发放。这个阶段农村也好城市也好,冬季的吃菜问题主要是以冬储菜来解决,品种以大白菜、萝卜、山药等耐储存的品种为主。
80年以前,玻璃温室大棚就已经出现,用途一般是用来搞科研、育种,并且绝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
80年以后,人们的思想摆脱极左束缚,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生活空前繁荣。可是蔬菜生产依旧波澜不惊,发展缓慢,主要问题还是社会的流动人口少,农业人口自给自足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死水微澜,这个阶段设施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一些科技意识强的农民已经慢慢的搞起了地膜覆盖、小拱棚、塑料大棚生产,只是效益不高,发展不快。
随着冬暖式日光温室在山东寿光的蓬勃兴起,我国的蔬菜产业迎来了他的一次新的生命。光能利用率高,越冬能力强,作物病虫害减轻。通过嫁接,作物根系发达,产量成倍提高,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又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进入新世纪,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意识深入人心。生产绿色有机蔬菜,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成为广大菜农的共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优质优价的意识,成为广大菜农改进生产设施,改进生产技术,由此而来的就是产品更优质,回报更丰厚。
最近几年,国家积极引导,菜农的科技水平不断高,我国的蔬菜生产正在逐步走向世界。通过对生产技术的严格要求,农药化肥的严格控制,我国的蔬菜产品质量已经与国际标准同步,正在向世界蔬菜强国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