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电压互感器的原理
光学电压互感器研究的起始阶段, 主要是基于电光效应的纯光学式的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但是由于这种互感器光学转换器件的温度的特性,一直无法满足户外环境下0.2 级精度的要求,因此,目前已改为研究电子式的光学电压互感器。光学电压互感器的测量原理大致可分为基于Pockels 效应和基于逆压电效应或电致伸缩效应两种。目前研究的光学电压互感器大多是基于Pockels效应。
电压互感器研究现状
国外对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60 年代。七十年代随着光导纤维的出现,电力系统中出现了研究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热潮。日本、瑞士和法国等国家的许多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光纤传感技术的深入发展, 光学电压互感器在高电压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九十年代后, 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进入实用化阶段,国外已经研制出123kV~765kV 的系列光学电压互感器。国内对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近30 年的研究,我国已研制出110kV的光学电压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介绍
目前,已用于变电站的监视、控制、保护等互感器虽已实现微机数字化,但由于提供一次部分信息的传统互感器输出为强电模拟信号(1A或5A,100V或57.7V),不能提供与数字系统相匹配的数字信号输出,使得站内二次联线复杂,互感器负载过重,微机装置固有的高可靠性被错综复杂的二次联线所抵消。
在电力生产、电力传输系统及电力设备中,使用互感器配合仪表、保护装置测量电流、电压和电能,计量电力系统各部分所耗电能,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