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净化器新技术的陷阱
从拥有国家环保认证的油烟净化器产品的种类看(的“认证中心”),截至2013年底。在获得认证的300多个油烟净化器产品里。60%是静电式油烟净化器,10%是机械和湿式油烟净化器,20%是是复合式油烟净化器。而复合式的产品主要是静电加上过滤或者静电加上水喷淋方式。因此,静电式是目前效果较好和最为普遍的油烟净化技术和方法。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标榜新技术的产品,这些油烟净化器利用一些大众不太了解的时髦名词和概念,说得头头是道。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把现有的油烟净化技术赋予新的名词和概念,以吸引客户的眼球;另一种是把一些其他行业的技术应用到油烟净化领域,标榜高科技、新技术。而实际在使用上并没有真实效果的验证。
在这些新技术里,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等离子油烟净化技术”和“UV紫外光”油烟净化技术:
一、 市面上所谓的等离子油烟净化器几乎100%都是静电油烟净化器,有些还加上过滤棉,而且大部分都是低端的牌子,真正注重品牌和产品的企业,不会通过标榜一种虚假的新概念来吸引客户。
二、 “UV紫外光”技术,这种技术一般只在烟罩或者机体里安装若干只紫外灯管,声称采用进口灯管,因此价格昂贵,能够效率很高地把油烟分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里有几个误区:
首先,这个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证明是虚假的。油烟绝大部分是较大的分子团,即使是一个较小的油烟分子团(粒径为1um),也是由成千上万个油烟分子组成,在紫外光照射的一两秒钟里,最多是打断个别大分子的链条,把它变成较小的有机分子,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把油烟粒子分解。
其次,暴露在油烟中的灯管很容易被油烟覆盖表面,影响紫外线的发射。紫外线不但不能分解覆盖在表面的油烟,而且,相关厂家要求用户定期清理灯管表面的油烟,这也间接证明这种油烟净化器的灯管分解油烟是虚假的。
再者,强烈的紫外灯对人体皮肤有很大的伤害,直接照射会导致皮肤反应,这是经科学证明的。使用中如果不注意,就难免伤及相关人员。
此外,紫外灯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分子,这些臭氧分子虽然能够分解部分的油烟分子,但对于庞大的油烟粒子却无能为力。过多的臭氧分子排放到大气中就会产生另一种污染。
餐饮油烟的形成
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油脂、有机物及其它加热分解或破裂的产物。是由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产的气体、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俗称油烟。油烟主要有烷烃类、脂肪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杂环胺、多环芳类和突变源等有机化合物组成。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油烟对人体的肺部和人体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油烟中存在能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遗传毒性物质,表现是致病性的突变性,降低人体的免疫机能。
静电油烟净化器对PM2.5的作用
中国2016年执行的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空气质量准则》的过渡期为目标,是非常低的一个档次,也就是期望达到良好的状态。这点实现的难度非常大,起码很多大中城市根本做不到,或者一年中做到的天数非常少。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油烟净化器实际上是短极距静电除尘器,PM2.5正好是油烟净化器擅长的或者说是具有较高净化效率的粉尘粒径,超洁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作为短极距静电除尘技术的静电油烟净化器,能够用于净化固态类的粉尘吗?答案是要看烟气的含尘浓度,必要时要加上自动清洗装置。那么含尘浓度和清洗周期怎么对应呢?(按照每天满负荷工作4小时算)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