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 唐人的《放灯日记》中有唐明皇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时逃到成都,与道家大法师叶清善上街观灯的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有《观灯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这首诗道出了其时成都灯会的盛况。
前蜀皇帝王建常“出游浣花溪,自夜达旦”,其时“问亦放灯,率无定日”。后蜀皇帝孟昶曾“上元观灯于天台。”
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能观》一诗中云:“月色灯火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可见唐代的灯会已经具有了适当的规划。
一、 建筑亮化照明设计的整体考虑
1)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周边的环境及背景明暗会直接影响建筑主体所需要的照度。如果需要照明的建筑周边环境很暗,则需要的灯光照亮建筑主体即可,若所需要照明的建筑周边很亮则灯光就必须加强才可以凸显出建筑的主体。
2)建筑外墙材料:除了要考虑到建筑物周边环境因素之外,建筑物的外墙材料是影响灯光效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石材、混凝土、磁砖等建筑外墙材料的表面比较粗糙,经灯光的照射之后效果比较符合设计要求,然而不锈钢、铝材、玻璃等建筑外墙材料的表面光滑,因此,就会容易造成灯光反射,如此一来,灯光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因为灯光反射,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此现象玻璃反射的程度最为严重,不得不慎重考虑。
3)从建筑的不同方向入手:被照明的建筑物可能是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角度都能够看得到,但一般在照明设计着手之前,我们就需要决定某个特定的方向做为主要的观看方向。
4)考虑观看建筑的距离:一般人可能的观看距离.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人对于立面外观观察的清晰度,同时影响照度高低的决定。
花灯起源于汉代,但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通宵达旦,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後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