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分类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多种实现方案,所以曾被称为:磁 - 光电流互感器;光电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互感器等,新发布的《 IEC60044-8 》标准统称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onicCurrent Transformers),大致可分为有源型和无源型两大类。
1) 有源型:指在一次传感头部分需要工作电源,一次传感器可以是 Rogowski 线圈, LPCT 、
HOLL 器件等,由于传感头在高压侧,如何提供高压侧工作电源是这种结构的技术难点, 称为“入门关”。根据取能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
a) 自励源 , 依靠电 - 磁感应,从一次高压母线直接获取能量的电源装置。
b) 激光供能,以激光的形式由低压侧向高压侧供能,再由光电池转换为电能。
2) 无源型:高压侧不需电源,传感头为纯光学结构,依靠磁光玻璃的旋光效应(法拉第效应)
作为转换机理,为了增大传感作用光程,还派生出一种光纤式传感器。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按原理分类
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LPCT)。
它是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一种发展。其按照高阻抗电阻设计,在非常高的一次电流下,饱和特性得到改善,扩大了测量范围,降低了功率消耗,可以无饱和的高准确度测量高达短路电流的过电流、全偏移短路电流,测量和保护可共用一个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其输出为电压信号。
电压互感器研究现状
国外对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60 年代。七十年代随着光导纤维的出现,电力系统中出现了研究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热潮。日本、瑞士和法国等国家的许多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光纤传感技术的深入发展, 光学电压互感器在高电压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九十年代后, 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进入实用化阶段,国外已经研制出123kV~765kV 的系列光学电压互感器。国内对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近30 年的研究,我国已研制出110kV的光学电压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