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冷却塔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是冷却塔的诞生,初步应用时期,最早的冷却塔是喷淋池,以后发展成为拔风筒,到1924年发展成为鼓风通风冷却塔。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冷却塔获得重大突破,机力通风冷却塔成为标准化塔型且均为点滴塔,六十年代以mayley-600型木结构塔为代表的横流点滴塔得大发展。
七十年代由于能源危机,为了节能降耗,高大的点滴塔逐渐被薄膜塔取代,水压头较低,冷却能力更强的逆流塔逐渐占了上风。八十年代出现了横梁最少,无用阻力最.小的吊装式逆流塔,逆流塔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我国冷却塔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冷却塔技术经理了直流水,水池,喷淋池,鼓风通风冷却塔,自然通风冷却塔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对国内先进冷却塔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八十年代出现了冷却塔热,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数以百计的冷却塔制造商的涌现,大批工程项目的建设刺激了工业节水市场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冷却塔的技术的进步,大大缩水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基本上跟上了冷却塔技术发展的步伐。现在我国完全有能力的依靠自己的技术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冷却塔的需要。但是我国的冷却塔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冷却塔的科研、设计、制造相互脱节,冷却塔市场上仿制国外冷却塔的多,且由于消化吸收不够,无法达到冷却塔高效、节能的目的。
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冷却塔的发展,我国的冷却塔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却塔的技术也可以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并且国内冷却塔的技术相对成熟,价格优惠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和好评。
玻璃钢冷却塔的适用范围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例如:火电厂内,锅炉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使发电机发电,经汽轮机作功后的废汽排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这一过程中乏汽的废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度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从风筒处排入大气环境中。冷却塔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空调冷却系统、冷冻系列、注塑、制革、发泡、发电、汽轮机、铝型材加工、空压机、工业水冷却等领域,应用最多的为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行业。
玻璃钢冷却塔的结构形成
组成
玻璃钢冷却塔由冷却塔体、风机组件、电机组件、深水盘、溅水装置、布水装置、管道系统、支架、供货零部件间的连接紧固件、密封垫片及所有必需的零件和材料组成。
通风筒
通风筒多为钢筋混凝土双曲线旋转壳,具有较好的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特性。壳体下部边缘支承在等距离的V形或X形斜支柱上,以构成冷却塔的进风口。壳体的荷载经斜支柱传到基础上。基础多做成带斜面的环形基础以承受由斜支柱传来的部分环拉力,也可做成分离的单个基础或桩基础。
通风筒的喉部直径最.小,当计算壳体受压稳定时,壳壁最.薄,由此向上直径逐渐增大构成气流出口扩散段,塔顶处设有刚性环,喉部以下按双曲线形逐渐扩大,下段壳壁也相应加厚,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刚度的下环梁。通风筒也可做成截头锥壳或组合锥壳,或用钢构架外包木护板或石棉水泥护板的多边形塔筒。德国在施梅豪森的核电站的一座高146米的干式冷却塔中采用了网索结构的塔筒,外包铝质护板,外包铝质护板,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