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工作的创作流程
1.用户研究和设计调研——发现问题
2.概念设计
3.设计
4.实验和原型
5.测试
对交互设计有较大影响的学者
国际:
1.Bill Moggridge
2.Bill Verplank
3.Gillian Crampton Smith
4.Terry Winograd
5.Donald Arthur Norman
6.Bll Buxton
7.John Meada
国内: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获得2015年IXDA(国际交互设计协会)年度zui高荣誉奖:Future Voice of Interaction Design 2015
行业发展
初创期(1929年-1970年)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提供了人机界面的第yi篇文献《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1960年,LikliderJCK首ci提出“人际紧密共栖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的启蒙观点。
1969年,召开了第yi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yi份专业杂志“国际人际研究(UMMS)”创刊。奠基期(1970年-1979年)交互设计从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
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Alto研究中心。
发展期(1980年-1995年)
理论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
实践范畴方面,从人际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提高期(1996年-)
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