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介绍腐蹄病是偶蹄兽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该病临床上多见于牛、羊,猪较 罕见。本病的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由于长期在潮湿的地方放牧, 或阴雨连绵天气及栏舍潮湿、不卫生而引起。 临床症状 发病局限于蹄间,可扩展到蹄冠、系部或球节部发生坏死性病变。 病初皮肤充血、潮红、轻度肿胀,触之敏感,有恶臭不洁物渗出,患蹄因疼痛而 不敢着地、跛行,喜卧。病久者患部肥厚,表面有绒毛状或小状物。若感染化脓, 皮肤出现糜烂或溃疡,常发展成慢性坏死性蹄皮炎(蹄糜烂)或局限性蹄皮炎(蹄底 溃疡),重症蹄壳脱落。口腔、乳房以及心率、心音等其它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从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采集病料制片,经复红美蓝染 色,镜检见有不均匀的淡蓝色长丝状或细长杆状的坏死梭杆菌。 腐蹄病治疗 改善圈舍环境,将病猪移至质地柔软,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治 疗。
病牛喜爬卧,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奶牛的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
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碎石块、异物茬尖等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