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组成(wB%):Na 32.8,Al 12.8, F 54.4。因与冰相似而得名。成分通常很纯,有时可含极微量的Ca、Fe、Mn及有机质等。结构形态单斜晶系,a0=0.547nm,b0=0.562nm,c0=0.782nm,β=9011’;Z=2。晶体结构有略微变型的[AlF6]、冰晶石图册[NaF6]八面体和[NaF12]立方八面体组成;两种八面体连接成链∥c轴延伸,链间为其它2/3的Na所充填,配位数为12。[AlF6]八面体位于晶胞的角顶和中心,[NaF6]八面体位于晶胞的底面中心和垂直棱的中部,6个[NaF12]有4个在晶胞面上,其余2个在晶胞里。在约500℃时β-冰晶石为等轴晶系,Oh3-Fm3m;a0=0.795nm;Z=4。(NH4)3AlF6型结构,与钾钠冰晶石结构相似。由于分布于立方八面体中的Na+半径较小,不能填满立方八面体的空间,故在冷却条件下多面体发生倾斜,转变为单斜晶系。
我们研究了高温状态下冰(略)AlF6)的物质结构问题,这部分我们采用自制的加温炉体进行了室温300K到1075K的在位拉曼测试.发现在899K出现了一个新的低频振动模式(略)动模式,并在1075K发现了拉曼峰频率升高的现象.通过对实验数据系统的分析,包括一些实验对比和计算机模拟,我们认为在899K下冰晶石开始由单斜晶系向立方晶系转化,论文中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Dmol~3模块初步分析高温部分新出现的高低频振动模式,认为是转变为立(略)新振动模,这个现象是对冰晶石相变的有力证据.在1075K是冰晶石开始熔解,但是没有新的离子团生成.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冰晶石的高压拉曼测试,测试了冰晶石常压到本文介绍了一种由磷肥副产氟硅酸制取冰晶石的新工艺。用碳酸氢铵作为氨解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氟硅酸初始浓度、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生成的氟化铵浓度及白炭黑收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溶液的PH值、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速度等对白炭黑的比表面积
冰晶石,氟铝酸钠
中文名称: 冰晶石,工业级冰晶石
中文别名: 冰晶石; 冰晶石; 透长石; 玻璃长石; 人造冰晶石;
性状 无色单斜晶系结晶。常因含杂质而呈灰白色、淡黄色、淡红色或黑色。常呈不可分割的致密块状,具有玻璃光泽。
熔点 1000℃ 相对密度 2.9~3.0
产品用途:主要用作炼铝助熔剂,还用于玻璃、搪瓷、树脂、橡胶工业
外观:无色单斜晶系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