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鹅饲养与饲料配制技术落后国内外缺乏对鹅的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造成肉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浪费严重,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企业配制肉鹅日粮或根据经验配制或参考美国NRC(1994)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美国NRC推荐的肉鹅饲养标准数据来源于鸡饲养标准,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鹅饲养标准是产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迫在眉睫。
传统优良品种不能满足集约化生产的需要我国鹅生产目前处于小农生产状态,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较低。鹅种自繁自养,自生自灭,保留了原始的种质特性。国内鹅的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刚刚开始。在国内所有鹅品种中,群体整齐度差,品种内个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特别是个体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豁眼鹅、四川白鹅的优d秀个体年产蛋量分别超过120枚和70枚,而平庸个体的年产蛋量仅有40—50枚;中国狮头鹅优d秀个体56日龄的体重超过45千克,而平庸个体的体重只有3.0一3.5千克。说明中国鹅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必须进行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提高鹅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及整齐度。
菊苣或苦荬菜。菊苣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多年利用,第d一年产量低,第二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量8000公斤,供草期4-11月份。苦荬菜属一年生牧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3月份播种,亩产4000公斤,供草期4-11月份。菊苣有短暂的高温季节
生长缓慢期,而苦荬菜7、8月份气温高生长最旺盛,两种牧草兼种,能收到互补效果。这种模式辅以野生杂草,每亩可养鹅300只左右,分3-4批套养。第d一批4月中旬进雏30只/亩,6月下旬上市;第二批5月份下旬进雏100只/亩,8月上旬上市;第三批6月中旬进雏100只/亩,8月下旬上市;第四批8月上旬进雏80只/亩,11月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