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孔口消能式滴水器:以孔口出流造成的局部水头损失来消能的滴水器,如孔口式滴头、多孔毛管等均属于孔口式滴水器。如图4-3(b)所示。 ③涡流消能式滴水器:水流进入滴水器的流室的边缘,在涡流的中心产生一低压区,使中心的出水口处压力较低,因而滴水器的出流量较小。设计良好的涡流式滴水器的流量对工作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小。 ④压力补偿式滴水器:压力补偿式滴水器是借助水流压力使弹性体部件或流道改变形状,从而使过水段面面积发生变化,使滴头出流小而稳定。压力补偿式滴水器的显著优点是能自动调节出水量和自清洗,出水均匀度高,但制造较复杂,图4-4(b)为常用的压力补偿式滴水器。
大力推广以滴灌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2016年农业部制定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8000万亩,2020年达到1.5亿亩,其所发展面积大部分是以微灌技术为载体,形成微灌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同发展态势,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及精准施肥、增产增收作用。
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
工作压力在4m-8m水头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具有工作压力小、运行能耗低、工程投资少、灌溉均匀度好的特点。研究表明,采用小流量滴灌,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通透性好,更利于作物生长;特别是采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微灌系统,低压小流量技术会大大降低投资及管理成本;同时,低压小流量滴灌优化、创新滴灌系统田间布置,出地桩少对耕作影响小,更适合大型机械的耕作和收获。因此,“十三五“期间,低压小流量技术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得到大力推广。
微灌作为一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从2004年起,连续十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1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均提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方面的内容。
201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在重点灌区开展规模化节水灌溉行动,在南疆、甘肃河西、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这些地区均以发展微灌为重点,为微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9月23日,在第十次全国微灌大会上,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吴玉芹处长对“十三五”微灌重点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