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楼板设计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施工缝的方法,是在总结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出来的,供各位同行参考: 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具体做法: 1、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支承情况,改为简支支座,断开负筋,调整此处板底筋(配筋量增大)和负筋(配筋量减小)。这样,改变了楼板受力状态,应重新设计计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降低标高(降低一个现浇板厚度标高),此调整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很小,因为楼房水平方向靠圈梁拉结,竖向靠构造柱拉结。 3、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可先浇筑圈梁混凝土,后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直接在截面处设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设计施工缝设置的间距确定:大面积楼层结构设计时,应该沿纵向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条施工缝。这样做既能保证原设计力学假定,又能消除现浇板收缩裂缝,同时也能解决由于屋面现浇板热胀引起的顶层窗洞口处出现八字缝。
1、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方式:如设计图中未说明,钢筋直径≥12㎜时,钢筋连接应采用焊接,钢筋直径<12㎜时,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绑扎及焊接长度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2、浇筑桥面现浇层商品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
3、桥梁防水层应确保能有效防水,且与桥面现浇层及沥青商品混凝土铺装层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防水材料必须具备柔韧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预防措施
施工方面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这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温、大风会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的体积急剧收缩,而这种收缩又受到模板、骨料等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此时因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很低,故混凝土在这种塑性收缩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早期阶段的养护。必须及时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终凝后,必须及时浇水保养,保湿养护7天~14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严禁浇水。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