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hanol,CH3OH)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为67-56-1或170082-17-4,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因在干馏木材中发现的,故又称“木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人口服中毒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成品通常由一氧与氢气反应制得。
物理性质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熔点(℃):-97.8
3.沸点(℃):64.7
4.相对密度(水=1):0.79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
6.饱和蒸气压(kPa):12.3(20℃)
7.燃烧热(kJ/mol):726.51
8.临界温度(℃):240
9.临界压力(MPa):7.95
10.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77
11.闪点(℃):8(CC);12.2(OC)
12.自燃温度(℃):436
13.爆扎上限(%):36.5
14.爆扎下限(%):6
15.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类、醚等多数有机容剂。
16.折射率(N/D,20℃):1.3284
17.黏度(mPa·s,25℃):0.5525
18.蒸发热(KJ/mol,b.p.):35.32
19.熔化热(KJ/kg):98.81
20.比热容(KJ/(kg·K),20℃,定压):2.51
21.沸点上升常数:0.785
22.电导率(S/m,25℃):1.5×10
23.热导率(W/(m·K),30℃):21.3527
24.体膨胀系数(K,20℃):0.00119
25.临界密度(g/cm):0.273
26.临界体积(cm/mol):117
27.临界压缩因子:0.223
28.偏心因子:0.566
29.Lennard-Jones参数:3.8632(A);419.86(K)
30.溶度参数(J/cm):29.532
31.van der Waals体积(cm/mol):21.710
32.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764.9
33.气相标准生成热(焓)( kJ/mol) :-201.5
34.气相标准熵(J·mol-1/K) :239.88
35.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61.6
36.气相标准热熔(J·mol-1/K):44.06
37.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726.9
38.液相标准生成热(焓)( kJ/mol):-239.1
39.液相标准熵(J·mol-1/K) :127.24
40.液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66.88
41.液相标准热熔(J·mol-1/K):81.4[1]
检测的含量:
在酿造白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产生。是无色透明的具有高度挥发性的液体,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人体内氧化为甲醛、甲酸,具有很强的毒性,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视神经损害严重,人食入 5 g 就会出现严重中毒,超过 12. 5 g 就可能导致死亡,在白酒的发酵过程中,难以将和乙醇完全分离,因此国家对白酒中含量做出严格规定。根据国家标准(GB10343-89),食用酒精中含量应低于0.1g?L-1(优级)或0.6 g?L-1(普通级)。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快速而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极强的分离效能。一个混合物样品定量引入合适的色谱系统后,样品被气化后,在流动相携带下进入色谱柱,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各自的性质不同,在柱内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导致在柱内的迁移速度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先后离开色谱柱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物质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给记录仪或显示器,得到色谱图。利用保留值可定性,利用峰高或峰面积可定量。 外标法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用纯组分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准确进样,根据色谱图中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组分含量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依据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应含量。利用气相色谱可分离、检测白酒中的含量,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分别将等量的试样和含的标准样进行色谱分析,由保留时间可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比较试样和标准样中峰的峰面积,可确定试样中的含量。
制作汽油: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在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作为新的石化原料来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利用做燃料,燃料,以及制汽油等想法引起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二十年代制作汽油开始用作车用燃料;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汽油广泛应用于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受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典等国先后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燃料及汽车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 美国对燃料和汽车进行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燃烧M85(含85%)、M100(含100%)专用燃料汽车。 日本汽车研究所也曾先后用大型公共汽车、载货车使用M85、M100燃料,进行道路试验,以检验发动机的耐久性、可靠性。1996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试用汽油、自由混合双燃料车,已完成确保与汽油大致相同耐久、可靠的灵活燃料车,得出的结论是,成本降低,有利于批量生产。 这些研究的成功表明,使用制作汽油用于汽车是完全可行的。据统计,目前,瑞典、新西兰已推广使用M15汽油,意大利计划用含80%的混合燃料代替汽油。而德国已大量推广使用制作的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