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薄片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与当时的蒙顶茶、紫笋茶、神泉小团一起闻名中外,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贡茶史上最悠久的茶品之一。
【历史】渠江薄片享誉历史千年之久,古今多部文献和书籍中均有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文中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据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渠江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
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
时至今日,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施海根主编的《中国名茶图谱》、阮浩耕主编的《中国名茶品鉴》都对渠江薄片作了详尽的记载。
【产地】渠江薄片产自湖南省新化县奉家、天门、古台山一带,此地群山起伏,峰石奇异,树木葱笼,云雾茫茫,海拔600-18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
产地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说明此地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中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的特殊景象。山高、林茂、云多、雾重、雨密、泉清,构成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加上土壤肥沃,植被替代丰富,是茶树生长的风水宝地。
【传说】渠江薄片茶源于先秦时期。道教传说中著名的仙人张果老当年修道之时就是依靠岩边茶叶、野地茯苓、古井涌泉充饥解渴,在新化县奉家山的古洞内修行,终得道飞升。后来云游各地,看到世间眼疾肆虐,百姓深受其苦,他便用当年修炼之地的岩边茶叶救治病人,并将此茶赐名为“渠江薄片”。如今仍有大量古茶树生于岩缝内。当年大仙所饮丹泉之古井,沿存至今,因地形如马头而得名“马脑泉”。
【贡品】唐朝时,地方官员把渠江薄片献上朝庭,皇上饮之,如饮甘露,于是赐予群臣饮之,无不称叹,渠江薄片之名传于朝庭,被皇上钦定为贡品。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上,对渠江薄片进行定制,分为三品,上品为金币,专供皇上饮用;中品为银币,供四品以上官员饮用;下品为铜币,供四品以下官员、举人、秀才及仕大夫饮用,一时之间,朝庭官员及举人、秀才等文人墨客无不以饮渠江薄片为荣。
【发扬】时至近代,渠江薄片制作工艺濒临失传,经湖南省炉观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宝泰隆茶业有限公司曾启明等科技人员的精心挖掘,这个有着千年美誉的茶品才得以恢复。
2008年10月8日,渠江薄片正式生产上市;2008年10月12日,“渠江薄片”产品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湖南省宝泰隆茶业有限公司“渠江薄片”、“月芽茶”系列茶叶产品荣获中国质量万里行“知名品牌”。
渠江薄片产品选取奉家、天门、古台山的高山云雾茶为原料,突破传统黑茶工艺,采用“两蒸两制冷渥堆”新工艺,从而解决了传统高档黑茶存在的“涩味”和“沤味”,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
渠江薄片茶外形为古铜币,具有香气纯正持久,滋味醇和浓厚,汤色橙红明亮,饮用方便的特点,是居家饮用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更为可贵的是该产品可长期存放,且存放越久,滋味越醇,是茶叶收藏家的首选之品。
渠江薄片产品通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检测,产品符合国家GB/T9883.2—2002标准,并在娄底地区首家通过QS认证茶厂。
【黑茶泡法】:渠江薄片的泡法比较直接---用紫砂壶、飘逸杯、盖碗都可以冲泡。因黑茶压制较紧,比较耐泡,所以冲一、二泡时,注入开水可以稍停顿几十秒再倒出茶汤,五、六泡时因茶叶已逐渐散开,此时开水一注入应马上倒出茶汤,可以看到汤色较浓,接近黑色。
三、盖碗冲茶法(南方最为常见):可用盖的紫砂或陶瓷杯、碗,取渠江薄片一片,先用沸水冲洗一次,烫杯后倒掉,再冲入沸水,加盖闷一分钟左右,待到汤色红浓,即可饮用。
四、凉茶饮用法:用1比60的比例,配好茶水,按照传统方法将茶水煮好,滤去茶渣,放凉后即可饮用,放入冰箱,风味更佳。
五、奶茶冲泡法:用传统的方法将茶汤煮好后,按照茶汤和牛奶1比1的比例,调入牛奶,加少许盐,即成具西域特色的奶茶。
以下是产品详细图案和包装以久检验报告和获奖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