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的质量鉴别
1. 酱油的质量鉴别
酱油中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糖,是具有特殊风味的棕褐色(亦有固体)调味品。进行酱油的质量鉴别时,先观察其色泽与体态,然后嗅其味和试尝其滋味。
良质酱油:呈棕褐色或红褐色(白色酱油除外),色泽鲜艳,有光泽。澄清液体,无霉花浮膜,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无沉淀,浓度适中。具有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无其他不良气味。用舌头品尝,味道鲜美适口而醇厚,柔和味长,咸甜适口,无异味。
次质酱油:色泽暗黑,无光泽,微有浑浊或有少量沉淀,酱香或酯的味较平淡。
劣质酱油:酱油色泽发乌,灰暗无光泽,浑浊,表面有浮膜或灰白色小斑点,酱油不透明,附着力差,无酱香和酯香味或气味平淡,并有焦糊、酸败、发霉的不良气味。
酱油在
作为调味品时的作用:酱油中所含食1盐能起调味与防腐作用;所含的多种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所含的多种酯类、醇类能增加食品香味;其自然生成的色素对食品有良好的着色作用。此外,在发酵产品等制品中,还有促进熟发酵的良好作用。
何为“顿包装”调味品?
以前没见到过报道,本文在这里勉强定义如下:一种小包装的调味品,其分量仅够一个人或一个三口之家一顿饭食用。这里的分量是一个不好掌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人们饭量的大小,人口的多少,而且不同的调味品也应有不同的量。“顿包装”调味品有市场吗?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尚处于温饱阶段的时候,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能力在调味品方面讲究。但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的今天,“顿包装”调味品不仅能在调味品市场站的住,而且是具有广阔的前途,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知。
复合调味料风味及香气的研究。
'香气'和'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香气,一是指风味化的热反应香气,二是指天然风味的油脂香精。所谓味道应该是千差万别。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人群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些味道有的人认为口感很好,有的人认为是'臭'不能入口。在本次研讨会上宋刚先生提到'第1代'到'第五代'调味料的划分,基本是以'味'来区分的,我本人不大赞同。因为有些学术观点在理论层面有一定道理,但在生产和消费中就不一定可行。我个人认为,现在调味品标准的制定要以终端产品为主,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买什么产品。如果用第五代,或者第六代第七代去划分容易产生许多误导。又比如'酷味'的提法,大意为厚味与后味,我个人认为实际就是中国味和中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