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即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阴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对此加以庆祝,也是道贺新春的连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大家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道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百口聚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我国灯会传统的由来
灯会是我国一种陈旧的风俗文化,通常指新年前后至元宵节时,由主办方举行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顺便有一些风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国民间有欣赏花灯的风俗。
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典礼,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陈旧的初始灯会。南朝期间,国都建康(今南京)呈现了举行传统元宵灯会的风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到达顶峰。
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经国务院同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多地兼并申报的灯会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浅说彩灯
中国彩灯,饮誉古今;自贡灯会,久负盛名。勤劳智慧的自贡人民,不仅将无与伦比的井盐技术奉献给了世界,而且将美轮美奂的彩灯工艺贡献给了人类。在千百年来广布年节灯会的神州大地上,自贡灯会脱颖而出,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风采,赢得了“天下一灯”的美称,使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名播四海。 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灯的习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二十世纪初,又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从而发展为集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会节声闻海内。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节彩的习俗。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其写下的《沁园春》一词中写到:“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当然,这与生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