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防雷接地的概念及分类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防雷术语解释
17.保护等级 防雷器封装材料保护等级(IP编号)是依据DIN EN60529(VDE 0470 Part1)的标准测试的。
18.保护电路 一个保护电路可以是多级的,一个保护器可以由火花间隙,压敏电阻和半导体组成。在级与级之间有时需用退耦元件以达到能量匹配。
19.数据传输速率VS 表示在一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确的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 传输速率是由频率带宽推导出来的,信号系统中传输速率与频率带宽的理论关系式是: Vs=2fG(实际应用中Vs=1.25fG)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主要参数:①视在原点O1指通过波前上A点(电压峰值的30%处)和B点(电压峰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②时间T:指电压波上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③波前时间T1:指由视在原点O1到D点(=1.67T处)的时间间隔。④半峰值时间T2:指由视在原点O1到电压峰值,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处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