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元素在金属表面富集,当接近熔点时尤为显著。因为在熔点附近的液体中有大
的原子集团,它们对体积大的原子的排挤也就越明显。但是温度升高时,原子排列的不规
性增加,溶质和溶剂容易均匀混合,而削弱了表面富集现象。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表
张力反而有所增大,到一定温度后,表面张力又降低。
原子体积很小的C、O、S等元素,在金属中容易间隙到晶格中,也使晶格歪曲,势能
加,也被排挤到金属表面,成为表面活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的自由电子很少,表面张力
,也会使金属的表面张力降低。图112所示为镁合金中加入第二组元后表面张力的变化
(3)铸型中的气体 铸型有一定的发气能力,能在金属液与铸型之间形成气膜,可减小
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充型。
根据实验,湿型中加入质量分数小于6%的水和小于7%的煤粉时,液态金属的充型能
高,高于此值时型腔中气体反压力增大,充型能力下降,如图122所示。型腔中气体
91
反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金属液可能浇不进去,或者浇
口杯、顶冒口中出现翻腾现象,甚至飞溅出来伤人。
所以,铸型中的气体对充型能力影响很大。
程传热特征的各物理量之间的方程式,即铸件和铸型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并加以求解。目前数
值模拟方法日臻完善,应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拓宽。在实现温度场模拟的同时,还能对工艺参
数进行优化、宏观及微观组织的模拟等。但从三者的联系上看,数学解析法得到的基本公式
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而实验测定温度场对具体的实际凝固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
验证理论计算的必要途径。
一、数学解析法
应该指出,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和冷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是因为,它首先是一个不
稳定的传热过程,铸件上各点的温度随时间而下降,而铸型温度则随时间上升;其次,铸件
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大多数为三维的传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