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压榨方法
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的油脂含量在11-15%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份含量一般在12-15%。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12目/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或用螺旋筛进行筛选,其工艺流程如下:
热榨:大豆---筛选清杂---轧胚---烘炒---压榨
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行轧胚,轧胚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破坏细胞组织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大豆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大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料胚的路程。加入烘炒锅进行烘炒,烘炒到大豆水份含量在1.5-2.8%范围内,温度达到110-130度,出锅时检查料胚为深黄色,用手捏料胚发硬即可进入榨油机压榨。饼的厚度控制在1-1.5毫米左右。(烘炒大豆不需要加入水份)。
决定花生榨油机出油率高低的诀窍有哪些?
决定花生榨油机出油率高、低的小诀窍首先是设备本身因素,在现有设备的技术能力下,大部分生产厂家依旧在对提高花生榨油机的出油率技术做着大量的研究。因此用户要想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出油率,就必须选择一套性能优异的花生榨油机。在选择设备方面,应当是找一个可靠的、规模大的厂家,这样的厂家生产出的花生榨油机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第二是加工因素,在用户加工过程中,对油料的炒制是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火候,掌握好时间,不能炒的太久,也不能太短。炒制完以后将油料进行排烟,然后在加入液压榨油机里进行压榨。
第三是选料因素,油料的选择对最终的出油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选择质量上等的油料,有的用户会选择进口油料,这些油料在出油率会高很多。
全自动液压榨油机和螺旋榨油机的区别在哪里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常用的有液压榨油机和螺旋榨油机两类,而预榨机多为螺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是用油传递压力,使油料在静态下受压的榨油机。按油泵的动力来源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按给坯饼施加压力的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立式液压榨油机底座上固定有1个油缸,缸中装有圆柱状活塞,活塞上部与承饼盘连成一整体。料坯经预压成圆饼,外套饼圈,以20~40个圆饼叠装在承饼盘与顶板之间,饼与饼之间用带孔的薄垫板分隔,驱动活塞上顶,产生压力,压榨料饼出油。榨毕后油泵停止加压,活塞下落,将渣饼卸出,重新装上料饼,以此反复间歇榨油,每榨一次约需20~120分钟。
在用电动油泵时可组成循环油路系统,同时操纵数台液压榨油机作业。卧式液压榨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立式基本相同,其设备安装方便,流油顺畅,油饼圈上不积油;但占地面积大、需设有退榨用的重锤、滑轮或螺杆机构。新式电脑控制液压.液压榨油机的压力大,一次出油率高,运动部件少,维修保养方便。
螺旋榨油机是使料坯在榨膛内连续向前推进,在动态挤压作用下榨取毛油的机械。除喂料斗外,榨膛是主要的作业部分,由一根榨螺轴和圆筒榨笼组成。有单级压榨和双级压榨两种形式,单级只有一个横卧的榨膛,双级另加一个直榨膛以进行一级压榨。榨螺轴由若干个榨螺和距圈套装在轴上构成。每个榨螺有一定的螺距和螺深,而一根轴上的各个榨螺的螺距从进料口到出料口逐渐缩短,螺深逐渐变浅,因此使榨膛容积从进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料坯进入榨膛后沿榨螺螺级向出口处推进,所受的压力逐渐变大,从而将油陆续挤出。圆筒形榨笼的榨条与榨条间加装垫片以形成出油缝隙,挤出的毛油即通过此缝隙流出,但是油质次于液压榨油机。
<img src='/179772/p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