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锭的浇筑需要掌握的技巧
800℃,使用时包底、包壁要烤红。若新包使用应符合烘烤规定:新包:大于24小时,挖补包:大于8小时。根据50吨电炉放引流砂钢水量≥500kg,钢流回直方可浇注。钢锭下水口砖对准中注管浇口,距离喇叭口端面的高度应在200㎜左右。根据电子称显示重量或者钢包内钢液的位置决定浇注支数防止短尺。浇一块平板在补注即将完毕时接取成品样,浇二块平板以上在第二块平板接取成品样。根据钢液温度高低将注流平稳、果断地开至满流的60%~80%。温度高取下限60%,钢液进入模底要平稳铺开防止飞溅,为改善尾部的表面质量促使保护渣融化,在不造成飞溅前提下开流可适当加大些。
钢锭模的外形与壁厚
1、钢锭模棱数:钢锭断面应尽可能接近产品的形状。产品为轴类、套筒等,选用多边形断面钢锭。随着钢锭大型化发展,为了均匀偏析带,棱边有增多趋势。增加棱边可减少棱角处偏析,而且增加了周长与横截面之比,钢锭不易产生裂纹。如日本制钢所高径比1~1.5的大于300吨钢锭有24个棱边。
2、高径比(H/D):高径比过大,如采用上注法,浇注时由于钢水飞溅严重,降增加钢锭表面结疤和皮下气泡;钢锭静压力也大,容易形成下部纵向裂纹;并且钢液的非金属夹杂不易浮起,气泡不易排出,内部缩孔疏松缺陷比较严重。增加高径比,单位体积钢液冷却表面积大,钢锭凝固速度增加,A型偏析减少。高径比过小,钢液中夹杂物较易上浮,V型偏析程度小,但A型偏析发展严重。钢锭模高径比有减小的趋势。
钢锭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
钢锭设备是我们如今钢材生产企业常见的产品设备,钢锭的存在更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帮助,关于钢锭的形成过程,希望您掌握了解。
它的形成过程是:铸坯在二次冷却区凝固过程中,由于喷水冷却的不均匀,柱状晶生长不规则,有的 部位柱状晶生长快,有的部位生长较慢,若铸坯两面同时优先生长柱状晶往往会连接在一起,产生了“搭桥”,这样就把液相穴内上下钢水分隔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