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木托盘加工过程时要注意哪些步骤?
首先我们要对原木材料进行干燥脱水定型处理,目的是减少水分,消除木材的内应力,是木材更加紧致,另一方面可避免木材发霉,可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
其次,我们根据客人的木托盘图纸或技术要求,对木托盘进行定制,我们使用裁板锯工具进行切割,平刨机进行刨光与断头处理,使用砂光机等工艺加工处理,以达到产品整齐光滑的目的;(这是最基本的操作步骤)
最后也就是使用托盘专业钉进行组装,现在都有专业的托盘射抢,钉子也都是防脱的螺纹钉。做到这里托盘算是做好了,那么还有更高要求的客户会对木托盘进行防滑货喷漆等特殊要求。像是出口木托盘,就需要做熏蒸处理,才能发到世界各地。
当前,中国的托盘规格相当混乱。除机械工业系统使用JB3003—81规定的800mm×1000mm和500mm~800mm两种规格的托盘外,1996年,中国交通部科研院又提出将ISO6780:1988《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等效采用为中国托盘的国家标准。以后,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以GB/T2934—1996标准系列文号批准并发布了这个等效标准,其中包括了1200mm×l000mm、l200mm×800mm、1140mm×l140mm及1219mm×l016mm等4个托盘规格。
此外,关于托盘标准,中国还有GB/T3716—2000托盘术语,GB/T16470—1996托盘包装,GB/T15234—1994塑料平托盘,GB/T4995—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GB/T4996—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日资、韩资企业中还大量使用着l100mm×1100mm规格的托盘。凡此种种都说明中国采用的托盘标准太多,如不大力整顿,很难有效地解决中国托盘规格的统一问题。据托盘专业委员会调查发现,目前流通中的托盘规格比较杂乱。包括:2000mm×1000mm、1500mm×1100mm、1500mm×1000mm、1400mm×1200mm、1300mm×1000mm、l200mm×1000mm、1200mm×800mm、l200mm×1100mm、1100mm×l000mm、1100mm×1100mm、1100mm×900mm、l000mm×1000mm、l000mm×800mm、l200mm×l200mm、l300mm×l600mm、l300mm×l100mm等几十种规格。其中塑料托盘的规格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1100mm×1100mm和1200mm×1000mm,约占塑料托盘的50%左右。这是由于塑料托盘生产中要使用注塑模具,而模具开发成本相对比较高。木质托盘的规格比较混乱,目前的规格主要是使用单位根据自己产品的规格定制,这与木质托盘制造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有关。钢制托盘的规格不是很多,集中在二至三个规格,主要用于对托盘的承载重量要求比较高的港口码头等单位。另外在调查中托盘专业委员会还发现,现在企业使用的多为平面四向进叉双面使用托盘,约占托盘使用总数的60%左右。其余的还有平面双向进叉双面使用托盘、单面使用平式托盘、箱式托盘和柱式托盘。特种托盘的使用数量比较少。箱式托盘现多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基本上不进入流通。
木托盘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依据全国公路货运量的季度数据分析危机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依据全国公路运量的季度数据分析木托盘对我国公路运输的影响。基于指数平滑法的我国木托盘物流运输业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
木托盘对铁路运输的影响依据全国铁路货运量的季度数据分析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影响程度表由于水路货运量在我国物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不予单独考查。木托盘生产厂家依据全国铁路货运量的季度数据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影响程度结论与经济根源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只是程度有所减轻。木托盘实体经济造成的第一波冲击,而发展为危机以来的第二波冲击。木托盘对我国公路货运量的影响仍在继续,危机对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的负面影响集中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时间上半年期间。危机对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的负面影响从开始消除而且出现正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结果。木托盘通过比较公路货运量表和铁路货运量表可以发现,危机对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影响比对公路货运周转量的影响更加严重。通过平滑方法的定量分析表明,对我国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造成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公路货运量和铁路货运量方面是影响最严重的时期。
随着木托盘经济逐步回暖,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虽然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仍在继续,但总的趋势在减轻,对物流业的冲击在减弱。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托盘拥有总量是衡量其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美国拥有托盘15亿至20亿个,日本有7亿至8亿个,中国目前没有确切统计,大约是1亿左右。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同时业界也有很大的担忧,那就是,小小的托盘可能会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最具这种忧患意识的当属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吴清一,人称吴托盘。吴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访问学者留学日本,是中国物流启蒙人之一。在吴教授的倡导下,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了托盘专业委员会,吴教授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在吴教授看来,中国托盘最大的难点就是托盘的标准化问题和建立共用系统的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从来没有人怀疑托盘的重要性。问题在于,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原点上看托盘,目送托盘的视线范围仅仅限于各自作业的半径。但是物流是一个涉及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国家的活动。货物在流动中,由于托盘的规格不统一而不能在物流作业链中一贯使用,不得已被搬上搬下,多次倒换托盘,物流作业效率低下。目前中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在成本和效率,而托盘的广泛使用恰恰是大大提高整个物流系统作业效率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础。
只有实现了托盘标准化,货物才能顺畅地流通,物流效率才能提高;只有建立了共用系统,才能实现托盘作业一贯化,发出去的托盘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从而把成本降下来。也就是说,把托盘当作公共产品来使用。这个设想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矛盾重重,问题多多。正因为如此,吴教授只要一有机会就大谈特谈托盘,热心地推进这个事关中国物流业发展前景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