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装备绿色动力
这里诞生了华北地区首一台柴油机,这里曾研制出“中国国产钻机di一心”,94年历史的济柴动力总厂记载了中国研发大功率发动机的历程。然而,装备制造业变化突变,从2011年起济柴遭遇了连年亏损。为此,济柴痛定思痛进行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改革,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为客户提供整体动力解决方案的现代制造服务商转型。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令济柴扭亏为盈,更大幅提升了产品研发能力。如今的济柴不再是那个一种缸径发动机卖40年的老国企,济柴研发的全系列大功率发动机正在为中国装备绿色动力。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2003——2005年新一轮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旺销,大部分中国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才得以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规模化、高科技化的快速发展新路。第四次高潮出现在2009——2010年之间,说来有趣,这次供电缺口是人为造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对节能减排目标的承诺,中央政府将节能减排的指标分解给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在中央的压力之下对一些高耗能企业采取拉闸限电措施,形成了人为的电荒。
各被限电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只好求救于自备电源。但使用自备电源显然对环境的污染重于集中供电,所以最近这一轮发电机组销售高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无论如何,这次人为电荒还是给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形势下造成了一次逆向增长、一枝独秀的大好发展机会。综上所述,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作用,中国自80年代末至今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曲线已划出了4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