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的宽度主要由前后轮距确定的,确定车架的宽度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车架前部宽度主要考虑前轮的最da转角,选用成型的方向机要考虑方向机的安装,有时结合驾驶室的安装统一考虑。
②车架中部的宽度要考虑发动机及发动机附件(排气管、变速操纵杆)的安装。
③为考虑高速车的稳定性,希望增加车架后部宽度,以便能加大后簧托距。如BJ1027A和CA1026的托距都很大。
④对双胎车,车架后部宽度取决于轮胎、板簧、车架三者的间隙。
⑤从简化工艺的角度看,最hao做成前后等宽,对低价位的产品,这一点很重要。 ⑥考虑标准的要求,我国汽车专业标准规定中型载货车边梁式车架的宽度为864±5mm。
车架的受力情况分析 1. 垂直静载荷:
车身、车架的自重、装在车架上个总成的载重和有效载荷(乘员和货物),该载荷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2. 对称垂直动载荷:
车辆在水平道路上高速行使时产生,其值取决于垂直静载荷和加速度,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3. 斜对称动载荷
在不平道路上行使时产生的。前后车轮不在同一平面上,车架和车身一起歪斜,使车架发生扭转变形。其大小与道路情况,车身、车架及车架的刚度有关。
模块化设计要求
1) 由设计任务书及底盘总布置确定车架基本结构(三段式、直大梁1)和基本参数(轴距、前悬、后悬及前后纵梁开档、纵梁截面);
2) 由动力总成中发动机布置确定纵梁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孔位置;由冷却系总成布置确定水箱牛腿及风扇牛腿安装位置;由进气系总成布置确定空滤器支架安装位置;由排气系总成确定消声器支架安装位置;由空调总成确定压缩机牛腿安装位置;
3) 由前、后悬架总成布置确定前、后悬钢板支架位置、减震器、缓冲块安装位置或空气dang簧支架安装位置、推力杆支架安装位置、稳定杆支架安装位置等;
4) 由转向系总成布置确定方向机安装位置、 中间垂臂支架安装位置或角转向器支架安装位置;
5) 由车身总布置确定车架各牛腿安装位置;
如上述几条中安装位置有干涉,则和相关设计人员勾通并协商统一解决。至此,车架基本框架就已
完成,接下来就是车架各部分总成的细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