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所含蛋白质遇沸水泡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禁忌在煎前沸水泡,更应后下。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可泡30分钟,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作为内服时,鲜中草药剂量应高于干药的1倍,有些单味药可高于干药2~3倍;多味鲜药之方剂,每味用量应低于单味用量;复方中鲜药大都是主药,剂量必须用足,但用量太大,常会出现呕吐、胃部不适等感觉,减量或停药即可消失。由于鲜中草药性味多偏苦寒,故宜温服,但治热毒症时宜凉服、频服,热退病减时仍宜温服。杂病虚症宜温服,急性炎症宜凉服。除特殊情况外,每日内服1剂,分2~3次服。
1.鲜药外敷 用以治创伤感染、疔疮痈疽、外伤肿痛,效果显著。
2.捣汁内服 多在病势危急时使用,取其力强效捷。
3.煎汤内服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鲜中草药使用方法。它服用方便,见效迅速。
煎药机给大家讲解中医的一些煎煮中药的知识
根或根茎药材,实现优质高产,要做到适时采收与加工,几种药材的采收与加工方法:
1. 桔梗,加名白药,梗草、紫花子,包袱花、铃当花。多年生草本药材,以根入药,肉质根,肥大,长圆锥形,一般在种后第二、三年收获,在秋末至初春割去地上茎叶,挖出地下根,抖尽土,用瓷瓦片刮去须根、粗皮,洗净,除去芦头晒干即切片晒干备用。
2. 白芍。别名芍药、殿春、婪尾春等,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根粗肥,圆柱形或缍形,载后第3-4年收挖,在秋末春初,割除地上茎,挖出地下根,除去泥土与根头,刮除表皮,在沸水中煮至无硬心,全根晒干或切片晒干,阴雨天用火烘干,未干前不得堆沤,防止发霉变质。
3. 地黄,也叫怀庆地黄,多年生草本药材,以根茎入药,播种当年可收获,10-11月,挖出根茎,洗净泥土,晾干水分为鲜地黄;挖出的根茎抖净泥土,不经水洗,用火烘焙,逐渐干燥形成黑色柔软、外皮变硬的为生地黄,也可切片干燥。
4. 香附子,别称三棱草、莎草,多年生草本,根茎入药,在秋后地上部茎叶枯死后至春季萌芽前收获,挖出地下根茎球,用火烧去须根,开水稍煮或直接晒至七八成干,碾去毛须再晒至全干即成香附米药用。
5.葛根。亦称粉葛、葛藤,多年生藤本,花和块根入药,收花在8-9月,花朵完全开放时采摘,晒干即可,收根在落叶后至清明前挖取,刮除外皮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即可,在烘晒时要经常翻动促使干燥均匀,还要防雨露,以防发霉变质。
6. 玄参。别名元参,黑参,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入药,秋季地上茎枯蒌后进行收获,先剪去基叶,然生挖出地下块根,带有子芽的根状茎用作繁殖材科,药用块根晾晒1-2天,抖去泥土,须根,堆发汗3-4天,并常内外翻动,使之变成黑紫色,质地柔润,闷心再晾晒至全干即可。
煎药机给大家讲解几种根茎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方面的技术也在提高,目前制药行业里面的煎药机包装一体机器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未来包装机械的发展肯定是向智能化靠近。
现在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包装生产线中已占50%以上,大量使用了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提高生产率、设备的柔性和灵活性,增加机械手以完成复杂的包装动作。每个机械手均由单独的电脑控制,摄像机监控包装动作并将信息反馈到电脑以调整动作幅度,保证包装的质量。不久包装机械即将创新新兴行业。
据了解,目前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等。而德国的包装机械在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则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把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改进包装机,发展属于自己特色的包装机械,未来包装机械的智能化趋势已经是必然的,但是怎么在智能化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特色和适应我国发展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