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周围有稀粪黏附,泄殖器扩张、外翻;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尤以左心室病变明显;肝脏稍肿大,胆囊充盈,肾和脾稍肿大,胰腺肿大且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黏膜为甚,少数病例盲肠黏膜也有点状出血。
全身呈败血现象。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有的病例肠粘膜上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呈黄绿色或暗绿色;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肝、脾、肾、胰稍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
细小病毒引起,是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肠炎、胰脏呈点状坏死,以3周龄内的雏番鸭多发,最早是3日龄发病。病鸭张口呼吸、喘气,消瘦、拒食、蹲伏,十二指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的黏膜附着。
(1)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仅雏番鸭发病,流行期间同地饲养或放牧的雏鸭、雏半番鸭、雏鹅和雏鸡等从未见有感染发病。雏番鸭l~5周龄为易感日龄,7~20 周t龄最易感。
(2)症状患病雏番鸭精神沉郁、厌食、怕冷、软脚、喜蹲、喘气、张口呼吸,喙发绀,显著消瘦。粪便稀薄呈灰白或灰黄色。患病后期角弓反张及腿部瘫痪,病程2~7天。少数病愈雏番鸭大多成为生长不良的僵鸭,出现个体小、消瘦、掉羽等症状。
(3)剖检特征患病雏番鸭的胰腺苍白,局部充血,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点。心脏色泽苍白,心肌松软。胆囊肿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呈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病变为甚。多数病例在肠的中段和下段,特别是在靠近卵黄柄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呈淡灰白色,形如香肠状,手触肠段质地很坚实。从膨大部与不肿胀的肠段连接处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肠道被阻塞的现象。膨大的肠段有的病例仅有1处,有的病例见有2~3处,每段膨大部长短不一。脑壳、脑组织充血。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临诊上本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确诊必须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无菌采病料按常规操作,取上清液接种11~13日龄番鸭胚,每天观察,多数鸭胚4~7天死亡,检查胚的病变作诊断。收集胚液和胚胎作血清学检查。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AGP)、胶乳凝集试验(LP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核酸探针等均可作诊断。
病毒分离与GPV相同,但要把DPV和GPV区分开来,必须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或交叉中和试验,因为番鸭对GPV和DPV都易感。由于GPV和DPV存在共同抗原,对MPV特异的单抗在对分离物的鉴定和对临诊样品的快速诊断上发挥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