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江口河道宽阔、水沙条件复杂、冲淤多变,特别是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河势和航道稳定、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规划》针对长江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加强长江口整治开发和保护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认真分析长江口演变规律和总结治理开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规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正确处理长江口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稳定河势为重点,维护深水航道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岸线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河口河道的管理,促进长江口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居、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区域可供水量是由若干个水利单项工程、计算单元的可供水量组成。区域可供水量,一般通过建立区域可供水量预测模型进行。在每个计算区域内,将存在相互联系的各类水利工程组成一个供水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和运行方式联合调算。联合调算要注意避免重复计算供水量。对于区域内其他不存在相互联系的水利工程则按单项水利工程方法计算。可供水量计算主要采用典型年法,来水系列资料比较完整的区域,也有采用长系列调算法进行可供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