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注意事项:
1.先粗测被测物的尺寸,根据粗测的尺寸选择外径千分尺,然后用标准杆把基本尺寸调好,再拿去测量被测物的外径,通过微调螺丝调节来测量被测物的确尺寸。
2.用一般的钢尺或其他尺子测量一个圆筒外径,大约648mm,然后选择量程为650mm的外径千分尺(一般可以调节-25mm到+25mm距离)
3.0用650mm的标准杆(一般没有)或内径千分尺把外径千分尺的基本尺寸调节为648mm,拿去测量圆筒外径,通过微调螺丝调节来测量的尺寸,+0.25mm,与基本尺寸相加减,从而确定圆筒的外径,648.25mm。
1.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
2.读数时应估读到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
3.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1.千分尺是专门用于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量工具。
2.公法线(长度)是控制齿轮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公法线的意思是就是公共的法线,根据渐开线、齿轮的原理,渐开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法线都是与基圆相切的,齿轮公法线是跨若干齿的两个异侧齿廓的公共法线,这条直线与基圆相切
误差分析:
1.内径尺直接测量误差包括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和一般测量所具有的示值误差,读数瞄准误差、接触误差和测长机的对零误差。
2.影响内径尺测量误差,主要因素为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