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是在乙烯聚合时,加入共聚单体醋酸乙烯酯进行共聚而得。其英文缩写为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性能与共聚物的组成及分子量有很大关系。当其中醋酸乙烯酯(VA)含量越低,越接近于聚乙烯的性能。醋酸乙烯酯含量增高,它的弹性、柔软性、粘合性、透明性提高,熔点降低。分子量越高(MI越小),力学强度越高,但熔体粘度也越高。一般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为18%左右,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橡胶般弹性,低温挠曲性,优良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染色性和填料的掺合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除可单独用来生产制品外,常用来与其它树脂共混改性,如高填充无机填料的聚乙烯体系,加入适量的EVA,仍能保持良好的断裂伸长率;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护套料中,加入EVA可提高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聚乙烯泡沫塑料中加入EVA可提高其柔软性和回弹性。此外,高熔体指数EVA常用于制备热熔粘合剂。
注意食物塑料的危害
其实塑化剂,就是通常所说的增塑剂,是常用的塑料添加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塑化剂的种类有百余种,使用最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酯等。
酱油里到底有没有塑化剂?先看酱油的生产过程。传统的酿造方式就是用黄豆、面粉及盐发酵酿制,不 添加任何香料、香精。先清洗黄豆,再用高压蒸汽蒸熟。然后将蒸熟的黄豆与面粉、曲粉混合,配上盐水,放到发酵缸自然发酵。送料管和酱油输送管用的是不锈钢 材质,防腐蚀。发酵缸由玻璃纤维制成。这过程可以说和塑化剂一点不沾边儿,那再看包装。目前,大部分酱油都用玻璃瓶装,有些大容量的是用塑料瓶。塑料包装用的是PET材料。
常见的塑化剂为酯类,酯类在油脂类物质中的可溶性是大的;其次可溶于醇类,如白酒等;酯类在水性物质中的可溶性很小,如各种饮料和酱油等。所以说“打酱油”,就是打塑料瓶装的也并没有那么危险。
PET材质的塑料瓶一次用完后就丢掉,不要反复使用。有研究发现,PET材质塑料包装容器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 DEHP,也就是塑化剂。另外避免将瓶子放在直射的阳光下和温度较高的炉灶旁,更不能装热水或热饮料。有些消费者用饮料瓶盛放老酒、酱油、醋等调味品也不 可取。
部分有毒性的塑化剂,像DEHP、DBP等,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表示,按照我们已形成的 现代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不可能,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化剂并不会伤害人体。塑化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主要取决于量 的多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介绍,塑化剂对人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大小和摄入时间长短。
国际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摄入“塑化剂”,会干扰人的内分泌系统,还有生殖毒性,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从确保人体健康出发,根据国际权威卫生健康评估机构的研究,成人终身每天摄入DEHP不超过3毫克、摄入DBP不超过0.6毫克,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了解塑化剂之后,我们没必要谈“塑”色变,更没必要对所有塑料制品“敬而远之”。前面专家讲到,塑化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主要取决于“量”的多少。除了前面讲的塑料瓶不要反复使用外,还有几招供参考:
第一招:少用PVC塑料制品。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买保鲜膜时选聚乙烯保鲜膜,不要买没标识的。
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另外塑料饭盒不要随便放进微波炉加热,除非注明微波炉专用。因为塑料制品受热升温,或接触到油脂类物质,都会增加塑料中塑化剂的迁移。
第二招:多用瓷制餐具。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尽量选择瓷质餐具。PET材质的塑料瓶耐热温度是70度,因 此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装热水、热汤、热豆浆等。在外吃饭打包时也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有家长常将塑料奶瓶放在热水中保温,以方便随时喂奶,这 样做也是不安全的。建议使用玻璃奶瓶。
第三招:少吃动物脂肪。许多有毒化学物质用脂肪的形式在食物链穿梭,少吃动物性脂肪,可大幅降低人体受到环境荷尔蒙干扰的机会。
第四招:坚持“二少二多三去”原则,即少加工、少食品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以及去防腐剂、去色素和去香料。
分享塑料分类知识
塑料按其结构、·性能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目前我国能回收利用的则大都是热塑性塑料, 因为它是可溶、可塑的。废塑料的来源不同造成废塑料的利用程度不同,价格也不同。首先是颜色,颜色越浅(甚至无色透明), 则利用范围越广,如白色, 既可调成多种其它颜色,也可做回白色产品, 同样价也高,其次是因为产品的需要,在原料加入了各种成份。所以需要鉴别,一般鉴别废塑料的步骤有:看颜色;看光亮度(透明料此步可去掉);手感(感重量、感光滑度); 点燃(观火焰颜色是否冒烟,是否含离火燃烧或根本不燃); 闻气味(各种塑料味都不相同,包括阻燃剂等);拉丝 (CaC03多的拉丝肯定不好,增强的也拉不出丝)。你学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