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原因
1、施工质量差
因为施工质量引起的故障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表现:一是电缆沟的深度不够,铺砂盖砖没有按标准进行施工;二是过道管的制作和安装不符合要求,两端没有按标准做成嗽叭口;三是铺装电缆时在地上拖着走;四是基础的预埋管不按标准要求施工,主要是预埋管过细,再加上一定的弯度,穿电缆时相当困难,在基础底部出现'死弯'情况;五是线鼻子压接和绝缘包缠厚度不够,经过长时间运行就会相间短路。
2、材料不过关
从近几年处理的故障情况来看,材料质量低也有很大因素。主要表现是:导线含铝少,导线比较硬,绝缘层薄。这种情况近几年较为普遍。
3、配套工程质量不过硬
庭院灯电缆一般铺在人行道上。人行道施工质量差,地面下沉,使电缆受力变形,导致电缆铠装。特别是东北地区处于高寒地带,冬季到来,使电缆和土质形成一个整体,地面一旦出现沉降,就会在庭院灯基础底部被拉伤,而到夏季雨水多时,就会在基础根部烧断。
4、设计不合理
一方面是超负荷运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庭院灯也不断延伸,新建庭院灯时往往离哪个庭院灯近,就接到哪个回路,加之近几年广告事业发展很快,广告的负荷也都相应接在庭院灯上,使庭院灯的负荷过大,电缆过热,线鼻子过热,绝缘降低,出现接地短路等情况;另一方面是,灯杆设计时只考虑灯杆的自身情况,忽视电缆头的空间,电缆头包缠好以后,多数是连门都关不上,有时电缆长度不够,接头制作不符合要求,这也是引起故障的因素。
发展史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成功地把白炽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40小时以上。1910年,美国的库利厅用钨丝做灯丝,发明了钨丝灯泡。白炽灯1913年,美国的兰米尔在玻壳里充入气体以防止灯丝蒸发,发明了充气钨丝灯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发明了内壁磨砂灯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顺一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
从此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光的追求,不久人们发现,人类不仅在室内需要照明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起居,在户外每当夜幕降临,为了延长户外的活动时间,同样也需要照明,就这样路灯孕育而生。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路灯的挑壁式安装不仅占用空间资源,而且路灯悬挂于头顶不但使人感到压抑,并且有安全隐患,而且无法满足特定空间的安装和照明要求就这样庭院灯诞生了。
种类介绍
庭院灯发展至今,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风格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种类,分为:欧式庭院灯、现代庭院灯、古典庭院灯三大类。
欧式庭院灯:
其设计风格多采用欧洲国家的一些欧式艺术元素,加以抽象的表现形式。如:皇冠庭院灯。
现代庭院灯:
其设计风格多采用现代的艺术元素,采用简约式的手法表现,如:春芽庭院灯。
古典庭院灯:
其设计多采用中国古典元素,加以运用和改型,如:宫灯。
这三种类型的庭院灯,代表着不同的风格,也是大多数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城市建筑物的设计风格,衍生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