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亦然。所以,对于初学者,我的浅见如下:花一些时间去阅读投资理财的书籍,很快你就可以达到评论水平了,比如,指数JI金,定投策略等等,然后,你要做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不是再往下接着深入研究,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感觉,你得试问一下自己,假设不赚钱,(或者,假设已经财务自由)你是否仍然愿意长年累月的投资理财,研究这一切。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比如,我想环游世界,我想看小说,我想……那么,别勉强自己,不用深入了,
坚持好一开始的策略,你就可以获得和市场平均的收益了,大概每7年左右,你投资的本金能翻一翻。这很好了~另外,如果你的钱比较多,涉及到资产配置或者更具体的,那么,我想你就得好好思考思考了,选择一家银行,然后,成为私人银行客户,你就可以接触到一些专业人士,s募等等,然后,再请他们给出一些建议吧。总之,如果你没有每天睡下第1件事情就想着明天醒来我就可以开始工作(游戏)啦~!那么,深入学习投资理财这条路,很可能难以坚持十年,十数年,数十年。
然而,吊诡之处就在于,你得需要这么久来经营好这份事业。
投资Z重要的是建立逻辑和分析框架。投资知识可以慢慢补课,边做边学,这个是形而下的器物。但你如果没有形而上的投资框架作为支撑,你再多的JI本知识也没太大用。
卡蔡发现这个bias在很多具有PHD背景的研究员身上尤其明显(在此没有丝毫贬低PHD的意思)。可能的原因在于很多研究员的学校学术写作中,往往研究的落脚点都是policy implication,即政策建议。很多的研究分析,都容易不自觉的越俎代庖,不自觉地以一种替市场/policy maker视角寻找Z优路径的方式进行研究,那么到Z后,它的研究不自觉地以should do代替will do就完全不意外了。卡蔡对于那些“公知化”的研究报告尤其警惕,因为这预示着研究者的分析路径上可能已经存在着系统性bias。
除了容易犯下默认should do等价于will do的问题,还有一种是默认want to do(JI于incentives)等价于will do来错误切入的,卡蔡就不展开了。道理很简单,一说大家应该就明白了。预测will do的合理姿势应该是以一个大集合的角度展开的。这个大集合中包含了want to do(厘清incentives)、should do(可能的路径判断)、be able to do(考虑限制)。在此综合分析的JI础上,Z后再去判断will do。这个相对完备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可以帮助你提高预判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你通过快速浏览分析报告的框架来判断这份报告是否值得你去阅读。
读什么?逻辑、研究框架>相关指标>数据类信息>结论多数人关注的是结论,如果你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JUE大多数时候结论反而是Z不重要的。
从我的个人观点:(上点干货)1. 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严格按照系统操作,保持操作的稳定性,才能获得系统性的正向收益。基于人性的弱点,用程序化交易是维持一个系统性操作的Z佳方案。2. 任何理论或技术指标都不可能来预测市场,哪怕是预测20分钟后的趋势。价格是随机的,你即便整理出分布图也没有意义,因为那只是历史价格的总结,永远不能预测未来。即便你认为找到了预测方法,预测的成功率达到了75%,只能说是在一个阶段内有效,换个阶段仍然会失效。所以,预测是不现实的,不要期望能多个技术指标过滤就能获得更高的预测概率,这会让你永远在走钢丝,其危害比逆势加仓还要可怕。技术指标只能用来帮你辅助性地量化当前价格,让你知道你的参考点,不能帮你做预测!!
3. 开仓不重要,哪怕是随机建仓(抛硬币),配合合适的资金管理和立场策略,都可以成为盈利的策略。做反了的时候,立即离场!!切记。4. 资金管理是长期稳定盈利的第1要素!5. 编写EA的出发点一定要围绕必然事件和大概率事件来写,举例:必然事件:1)外汇价格不是涨就是跌,不可能在一个数值长期停留;2)价格永远会回归平均移动线;3)............ 你还能找到很多必然事件,虽然有些必然事件听起来像是废话。大概率事件:1)非农时间会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2)只要你有足够的钱,逆势加仓总是能抗的回来。3).......... 还有很多大概率事件。我的盈利的EA都是围绕我整理出的必然事件和大概率事件为基础,绝Dui不会认为找到N个技术指标就可以找到预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