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顿包装调味品的市场发展空间
目前,调味品市场的现状可以用“激烈”和“火暴”来形容,现从包装的角度谈一谈顿包装调味品市场的开发。调味品市场的“激烈”是指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包括新产品开发的竞争、产品包装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以及广告宣传的竞争。火暴主要指消费者对调味品消费的火暴,尤其是那些包装精美,分量适宜的调味品,更受到小康水平消费者的青睐。应该说调味品市场的繁荣也表明了国泰民安。
调味品分类
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
1、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 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1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按调味品成品形状
2、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可分为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固体类(砂糖、食1盐、味精、豆豉等)。
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3、按调味品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调味品(食1盐、酱油、豆豉等)、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 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其他分法
4、调味品的分类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按地方风味分,有广式调料、川式调料、港式调料、西式调料等;按烹制用途分,有冷菜专用调料、烧烤调料、油炸调料、清蒸调料,还有一些特色品种调料,如涮羊肉调料;火锅调料、糟货调料等;按调味品品牌分,有川湘、淘大、川崎、优豪、家乐等国内品牌,也有味可美、李锦记、卡夫等合资或海外品牌,此外还有一些专一品牌,如李派急汁、日本万字酱油、香港优豪鸡粉、印度咖喱油、日本辣芥等。
另外,调味品的种类多,其中的一些产品有其专有的分类标准,如在中国,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香辛料终端产品的开发。
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调味料,同样产品的价格增长了40%,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一香辛料调味品的开发,还要研究系列调味品的开发及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如辣椒在我国属于资源丰富的品种,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但目前的主导产品还是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开发市场需要的经济调味品,还应该向辣椒的深加工发展,如辣椒籽油、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天然防腐剂及天然抗1氧化物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