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压力是为了克服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给予熔体一定的充填速度及对熔体进行压实、补缩,以保证充填过程顺利进行。实际注塑压力跟许多变量有关,如: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制件几何形状、壁厚、流动长度,以及其它模具和设备情况。
通常,最选用能满足性能、外观和注塑循环的较低压力。同时要关注实际注塑峰值压力与设定值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合适的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60-80%。
5、模具温度——较高模温
模具温度直接影响最终制品的表面光亮度、熔接线及其强度等。使用高的模具温度可以增加材料流动性,获得较高的结合线强度,并且能降低成型制品内应力,使其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更好,同时提高熔胶对模具表面的复制性,提高制品光泽度和特殊色彩效果。
为了达到理想的表面质量效果,在使用免喷涂材料时,应尽量采用较高模温。对于ABS作为基材的免喷涂材料,模温通常为70-90℃。
在熔体充模流动时,除了有体积收缩效应引起的应力外,还有因流道,浇口出口的膨胀效应而引起的应力;前一种效应引起的应力与熔体流动方向有关,后者由于出口膨胀效应将引起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应力作用。
对于半结晶型聚合物还要注意另外一种效应,即当超过玻璃化温度时,结晶单元之间所保留的一些非结晶相的分子链段将开始活动,但却被结晶相所限位,阻止拉伸链的返回,于是形成内应力。对结晶型聚合物,还有一种形变-诱导应力;当给结晶型高聚物熔体施加的应力超过弹性形变极限时,晶格将沿滑动面流动,产生塑性形变的位移,而取代了一部分弹性变形。
在总形变不变的应力松弛条件下,应力逐渐下降到不等于零的某一值,这个保留值就是“形变-诱导”。对于这种情况的解释还可设想结晶型聚合物有一种结晶模型,结晶过程中形成堆积式位移,使晶格在滑动面上进一步堆积发生困难,于是产生了反应力,其大小等于保持晶格位移结构所需的应力,而且这种晶格位移结构是在没有应力的非平衡状态下形成的。这就是对“形变-诱导内应力”位移机理的解释,但它不适用非结晶聚合物。
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成型法主要用于增强PET的成型。通常采用螺杆式注射机。螺杆一般均需进行硬化处理,以免在长期使用后发生磨耗。注射机喷嘴孔的长度应尽可能短,其直径应控制在3mm左右。
增强PET的熔点高达260℃,为防止喷嘴堵塞,应安装功率较大的加热器。另外,喷嘴孔的尖端好加工成如图-1所示的逆锥式,使流道和喷嘴内的熔融物料能够方便地切断。
注塑机:注塑成型主要用于增强PET的成型。PET一般情况下只能选用螺杆式注塑机成型。
好选用顶部带有止逆环的突变型螺杆,其表面硬度大而且耐磨损,长径比未L/D=(15~20):1压缩比约为3:1。
L/D太大物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过长,过度受热容易引起降解,影响制品性能。压缩比太小剪切生热少,易塑化不良,制品性能差。反之会使玻璃纤维较多的断裂,力学性能下降。加工玻璃纤维增强PET时,料筒内壁磨损较厉害,料筒使用耐磨材料制造或者衬有耐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