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既聚碳酸酯,是最常见的塑料之一,这种材料本身,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分之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也就变得对健康没有威胁性。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威胁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安全。
PP是聚丙烯的缩写,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能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也不变形,是最常见的微波炉用塑料之一。但是仔细调查会发现,市面上PC材料制品往往比PP材料制品卖的贵,顾客们往往会奔着“越贵质量越好”的理念去挑选,其实价格差价是因为目前市场上1吨PC的价格远高于1吨PP的价格。两种材料相对比会发现,PP的耐磨性比PC差一些,因此在制作透明杯子时,一般都选用 PC作为材料,PC制品比PP制品要更美观。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PP塑料制造时的加工温度达到180~240℃,所以沸水不会把它分解,因此PP比PC 更加安全。
制品中内应力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质和使用性能;由于制品内应力的存在和分布不均,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裂纹,在玻璃化温度以下使用使用时,常发生不规则的变形或翘曲,还会引起制品表面“泛白”、浑浊、光学性能变坏。
内应力降低制品对光、热以及腐蚀介质的抵抗能力,在环境作用下,发生应力开裂或出现“龟裂”,因此,减小或均化制品的内应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内应力也有可利用的一面,例如可以利用取向内应力产生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使在受力方向上产生较高的强度,在应用中有选择地使用制品,例如生产拉伸薄膜和编织带等。但对注塑制品希望内应力小而均匀分布。
降低浇口处温度,增加缓冷时间,有利于改善制品中应力不均的状况,使机械性能均一。对结晶型聚合物,拉伸强度都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熔体温度的提高,不论对结晶型还是非结晶型聚合物都会导致拉伸强度的降低,但二者机理却不一样:前者是由于结晶度降低而影响的;后者是通过取向作用而影响。
再生塑料的品质非常关键,如果回收利用品质控制得不好,会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再生料由于经过一次生产现场外循环,可能引入新的污染因素,从而造成新的残次品产生。再生料的鉴定方法为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法。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根据塑料的物理性质来鉴别,包括外观、密度、熔融、强度性质、溶解性质等。以下是从业多年的技术人员总结出的辨别办法: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将塑料膜对着太阳看上面是否有星点,通常有的是再生的,基本没有的是新料。(因为再生料颜色不一样,手感不一样,且有很多杂质,色泽不好,本色比较少。)
从外观上看再生塑料光泽度差,颗粒表面黯淡,大小不均匀,含有杂质,一般都带有颜色或呈灰白;而新料光泽度很好,颗粒表面光滑,大小均匀,不含杂志,大都呈无色或乳白色.新料色泽光亮,旧料色泽暗淡。另外如果我们要仔细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颜色:凡是带透的比不透的要好,不管是什么颜色。
光泽:光泽好的比没有光泽的要好,就是料表面的颜色。从物理机械性能上看再生料已经老化降解,部分高分子被氧化,物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再生次数越多性能下降的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