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刚过去,网络上铺天盖地描述着某某电商在这创造了怎样的业绩或是记录,这似乎并不算什么新闻。然而让笔者这个更喜欢逛实体店的人感到惊讶的是,假如你和我一样在这去逛逛商场,会发现实体店内同样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无论是否已经决定要消费,顾客们似乎非常乐意挤在人群之中,在线下的各家双十一大促销的店铺之间穿行。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不禁感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早已冲破了网络与计算机的屏障,波及到了实体经济。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对法律行业的看法或许必须有所改变。在当今科技手段进步、信息爆炸的前提下,将互联网和律所结合到一起的想法早已应运而生。人们会期待有这样一家律所,它能将“互联网+”的理念合理吸收,抛弃糟粕,保留精华,对传统的律所发展经营模式进行改良和革新。事实上,业内有一家律所已经站了出来,或者说“律所”已经不足以形容他,更精准的称呼是瀛和律师机构——中国联邦式律师机构的首创者和领军者,它已经走到了时代的最前沿。
法律行业的互联网先锋
正如双十一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样,通过正确地引导,互联网对于实体经济可以起到带动的作用。瀛和早在四年前看到了这一点。
可是如何将互联网与律所结合在一起呢?不仅是在法律行业,很多看上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理应一荣皆荣的产业也并不一定就能一帆风顺,比如人工智能的下棋技术(阿尔法狗)虽十分领先,但却暂时未能产生经济效益;技术的革新已不稀奇,但如何将技术应用至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经济效益才是真正的综合性学问。而法律行业因为其严肃性和客观性,更是容不得一点花架子,任何无法解决上诉人的案件等实际问题的企业,都算是“互联网+法律”这片蓝海中的泡沫,一击便碎。
在美国,1999年就有一家叫做LegalZoom的网站,同样也是做律师事务所的“互联网模式”,该公司在2011年收到两家VC6600万美元的融资,且于次年IPO融资1.2亿美元。但它与律所的立场却是站在对立层面,其业务的突破口是在机械性的法律工作里抢律师的饭碗,其最核心的业务就是法律文书文档。法律服务类占比很小,律师撮合类业务就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核心业务是法律文书文档,技术含量低,因此竞品频出,不胜其扰。
那么,究竟怎样的一种制度能够既与传统律所接轨,有律师服务的灵活性,又可借鉴互联网发展模式,快速建成线上律所、云端律所?对此,瀛和的尝试很值得借鉴,他们虽是先驱,但并不盲目。
2014年,七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律界资深人士携手创办瀛和,将瀛和定义为“联邦式律师机构”,创造了独特的瀛和制度:瀛和律师机构总部定立统一的规章制度,接受全国各地律所加盟进入联邦,联邦的所有成员所都可以在“瀛和共享家”(jia.winteam500.com)云端系统办公,然而各地方在业务、财务方面也享有主观能动性,各自分管,互不干涉。毫无疑问,这样的制度是前所未有、独树一帜的。在这一制度下,各地的律所能够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同时,享受瀛和大品牌带来的客户源和良好的声誉,当市场风向有所变动时,还可以参考联盟中其他先进律所的发展路线,避免走弯路。而对于瀛和大家庭而言,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新成员的不断加入意味着其接收信息的能力成倍增加,而其影响力也成几何级增长。
此外,除了统一视觉系统、统一云端办公以及共享品牌,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线下的实际沟通才能真正使得联盟的紧密性提高。瀛和每年会举行两次主任联席会议,会上各地成员所能够相互沟通,彼此熟悉,有无相通,这对于整个瀛和大家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联邦式律师机构这一处于时代浪尖的构思,瀛和人经历了很多艰辛,也品尝过挫折的滋味,但是从来没有想过退却。今天,瀛和律师机构已经成为了拥有百余家成员律所的联邦式律师机构领军品牌,可以说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律所”这片陌生的大陆上建立起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根据地。
百星汇集的璀璨夜空
法律市场有较强的地域性,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市场特点,而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空间、时间的限制正被打破,跨区域、跨国的案件比比皆是,所以,法律服务机构如果能迅速扩张,对其处理跨区域案件有极大的帮助。而迅速扩张需要资本,在中国当下的法律环境中,律师事务所是无法公开募股筹集资金的,那么如果一家律所能在保持团队紧密性、团结性的基础上迅速扩张版图,它的发展定将不可限量。
如果把互联网和律所行业的结合比作一片广阔却又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那么今天,瀛和已经在这片黑暗中散布了一百颗耀眼的明星。这一百颗明星绝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都是经过了瀛和严格的审查和研究、符合瀛和发展战略规划的精英律所。它们对瀛和律师机构的理念完全认可,并且愿意接受瀛和律师机构的运营模式与规章制度。这样一来,瀛和律师机构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从上到下的管理与沟通;各律所之间也能团结一致,打破相互合作的高墙壁垒,好的东西能够更加快速地普及,不好的东西也很快遭到摒弃。不得不佩服,这是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运营模式,也是能够将全国各地百余家律所拧成一根绳的唯一的办法。
正是在这一高度统一、高度团结的前提下,瀛和才能迈开大步地飞速扩张。它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直投和加盟两种),向全国各地的律所敞开友好的怀抱。各地律所在瀛和总部指导下健全了管理模块,形成模块化与流程化的工作模态,尤其对新建立的中小型律所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为他们的快速起步保驾护航。线上云技术的运用,使整个瀛和家庭建立起了巨大的知识储备共享网络,在行政、人事、财务、风控、客管、市场、案件、资源等方面协同互通,真正实现了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的共赢局面。
此外,瀛和律师机构的创始人们还各自从不同的维度开创了多家法律与互联网结合的产品:“赢在线”、“赢了网”、“法大大”、“原创宝”、“瀛知产”、“律诚保理”、“为安法律金融”、“瀛和学院”等等。这一系列由瀛和律师机构孵化的项目几乎涉及法律行业横向所有领域,并且都免费开放给所有瀛和成员所,不但节省了各所大额成本,更为各所提供了永久的、高质量的业务与知识服务。在瀛和这一大平台上,优质的人才、产品和资源相互流通,能够将它们所能带来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这一模式还具备其资本化的独到之处,在律所本身无法上市的情况下,各互联网法律产品能够引进著名投资公司的资本来助力其发展,也利用与孵化项目交叉持股的方式,为瀛和律师机构带来了强大的品牌背书。
在先进的制度、严谨的管理、共享的智慧这三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瀛和人勠力同心、一步步砥砺前行之际,瀛和现象发生了:短短四年时间,瀛和律师机构成员所从一家增长到一百家,聚沙成塔,终于打造出了将互联网和法律结合在一起的金字招牌。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法律电商、智能法律系统(或者说人工智能)、新型律所、案件深度管理系统、法律大数据提供……这些年,法律人、工程师、商人……各路人马在不同的法律行业各种各样的探索,有一些没能坚持,有一些活了下来,甚至有一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基于技术(科技发展)、习惯(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环境(对于法律需求增大、经济的波动)的改变,毋庸置疑,法律行业也会被深刻的改变,只是看有多少人去推动它在什么样的时间发生变化。有一些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不断地拼搏和努力,只为推动行业的发展,有一些企业在挣扎的过程中逐渐迷失初心,追名逐利。(本段部分观点来自知乎)
然而对于瀛和来说,一路走来的不平坦,恰恰让其认识到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便无法得到今天的成绩,所以回馈社会始终是瀛和的一大责任。它想要为社会种下一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仅在2017年一年内,瀛和律师机构及其成员所就开展、参与了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活动十余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而在法律圈内,瀛和办培训、办讲座、搞文化、普及法律知识等等,更是做了很多事情。当然,我们可以说瀛和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对自己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可更多的是瀛和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着“恻隐之心”。相比于某些“蹭热点、博出位”的宣传方式,老百姓更欣赏、更需要的是像瀛和这样静下心来办实事的做法。
作为一家定位全球化实体网络规模的组织,瀛和律师机构从创始之初便使用的是公司化的管理模式,业务范围覆盖了互联网法律电商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及传统法律服务等板块,就是为了一个如瀛和logo所示的初心,logo上的500,就是代表着瀛和最终要成为中国的500强企业。
一家律所,最终愿景是成为500强企业?其中,“企业”二字意味深长,在中国,律师事务所不允许登记为公司制,登记机关只可以是司法行政部门而非工商登记部门;其次,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律师事务所也允许施行特殊的普通合伙,适当减轻合伙人的连带责任,但还不允许资本进入律师事务所,非律师不能入股或管理律所事务所。所以,在中国这样的法制环境下,“企业”二字意味着瀛和虽源于律所,但将远高于律所。
瀛和律师机构将会是一次律所通向企业化平台的尝试,瀛和不是一枝精品律所的独秀,不是一棵如同规模型律所般的参天大树,而是一片由互联网法律服务产品组成的生态森林。
作为一个互联网工具论者,笔者从不认为是互联网改变了什么,而应是传统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成就什么。过去,也许传统律所希望做大需要30年、50年甚至100年;一家律所也不敢妄想成为一家企业,但是,在有着成熟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思维的变革便使得一切皆有可能,至于愿景是否能得以实现,相信时间会给予最好的答卷。
结语
双十一是淘宝创造出的一个节日,它本是光棍节,然而不知为何却一夕之间成为了商家创造的比买年货还热闹的促销节,并从线上影响到了线下;联邦式的法律服务机构是瀛和创造出的一个平台,它源于美国政治,然而四年光阴成就了一片拥有100家律所的法律服务产品的生态森林,并刷新了中国律所发展的模式,成为了独特的瀛和现象。
历来“创造性的变革”就是历史的主角,在瀛和百所庆典即将开幕之际,你愿意去坐观瀛和如何抢占下一轮变革的先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