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磨剂让水泥厂“改头换面”
水泥厂的环境改善属于外部建设,就整体的水泥性能而言才是重点。于是相关人员开始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对水泥助磨增强剂进行研发使用,如今市场中主要有液体助磨剂和固体助磨剂两种,通过物理亦或化学用作发生反应,减少了耗能浪费,更大的作用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当下企业使用助磨剂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整个应用市场在不断拓宽,后续将会由复合化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贡献。
助磨剂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立磨工艺、球磨工艺两种,其制造工艺的不同助磨剂生产质量也会有所不同。水泥助磨剂的发明是源自于球磨工艺,基于分散物料颗粒的理论,用有机物、无机物或二者的结合体所产生的化学、物理机理来解决球磨机在粉磨水泥过程中出现的静电吸附、裂纹、絮团等现象,以达到改善水泥品质的目的。 立磨助磨剂的研发基本点在于如何稳定料层、如何降低物料颗粒循环次数及延长物料碾磨时间。与球磨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异。球磨工艺所用助磨剂主要是对物料起分散作用,可以提高物料的松散性,流速快,粉磨效率高。立磨工艺则正好恰恰相反,物料流速快,磨内停留的时间短,如果物料过于松散,在风的作用下悬浮在磨腔内,在磨盘上不能得到磨辊的充分碾磨,因此,立磨工艺使用不当的助磨剂反而不利于生产和水泥质量的改善。
为了推动助磨剂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1997年我国首.次颁布实施了等效采用美国标准JC/T667《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随着水泥助磨剂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不断扩大,在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实践中,从而发现该标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着个别地方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差别。于是在2003年进行修订,2004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05年4月1日生效。JC/T667-2004将标准名称改为《水泥助磨剂》,2011年7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748-2011到2013年3月正式实施。